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2頁)

多麽地冠冕堂皇,人設立得多麽偉正,這就是趙匡義,在邀名一方面,實在是駕輕就熟。而如果,只是為了樹立權威而打擊異己,那趙匡義也難逃脫專橫跋扈之嫌。

更重要的,他是真的表現出自己的實幹之才。最為西京士民津津樂道的,便是趙匡義重申嚴肅登聞鼓制,廣告士民,凡洛陽府治下,民有冤訟、急案、建議者,事不論大小,時不論早晚,登鼓以聞,他必親自接見,解民之憂。

趙匡義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半個月內,趙匡義接見民兩百余人,並且以十分高效、周全地處理。哪怕是一些有滋事擾官之嫌的人,也都不以為意。

過去,洛陽府理事,除了大案、要案,很少升堂,一般的事務,都是由下屬判官等僚吏處置了。趙匡義則不然,事無巨細必躬親,還大開衙門,正大光明,任人圍觀。一日之內,升堂斷事十余件,都屬尋常。

而府衙前,每日也開始始終聚集這一些看熱鬧的人,絡繹不絕。有人說這侵擾衙門安寧,不利於辦公治事,趙匡義則堅定地表示,官府為政,在於秉公執法,無不可視者,不需遮遮掩掩,而只要百姓不犯禁闖門,擾亂秩序,任其自由。

趙匡義這段時間吸引了那麽多眼球,賺得了那麽大名聲,劉皇帝出宮,自然也帶有幾分興趣,親眼來看一看。

衙門內外,十余名衙役肅立,維持著秩序,面對圍觀的百姓,一個個的不說笑臉相應,也收起了過去難免的蠻橫倨傲態度。

而趙匡義則一身官袍,當堂問事,像一個明星一般,吸引著所有人的注意。隨著又一聲驚堂之聲,不久,一名老農走出來,千恩萬謝的模樣,跟隨他的,有兩名差役,出衙門後越過群眾,徑直離去。

百姓中也難免爆發出一陣議論聲,隔得有些遠,聽得不甚清晰,但都是些誇趙匡義的話,勤政愛民之類的。

劉皇帝讓隨駕的張德鈞去探聽一番,很快回車駕邊稟道:“回官家,是洛陽一名農夫家丟了牛,上衙門告狀,趙府君親自接見察問,並安排衙差,前往調查,百姓皆贊其親民……”

聞之,劉皇帝忍不住搖頭道:“趙匡義這個府尹,丟了條牛,都要親自處理上告,他每日做這些雞毛蒜皮的事嗎?”

聞言,張德鈞稟道:“官家,自趙府君上任以來,夙興夜寐,不論巨細,事必躬親,未嘗懈怠,民間反響很好,贊譽頗多!”

“都說此人精明強幹,但像這麽做官,不累嗎?”劉皇帝玩味地笑了笑,不禁搖頭。

與劉皇帝同乘一車的,乃是雍王劉承勛,他對趙匡義似乎有些好感,應道:“趙府君初履任,總要有所表現,其言既出,自當實現,否則豈不是沽名釣譽了!有如此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幹吏,也是朝廷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