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為人所制(第2/2頁)

“那就這麽定了!”劉皇帝一言決之。

“是!”趙普應命,又請示道:“陛下,河西乃朝廷戰略要地,河西不穩,則西北難安,盧多遜若去職,誰人繼之?”

對此,劉皇帝當然是明白的,一般人,可處理不了西北那裏的復雜情況,深思幾許,道:“調王明赴河西接任!”

王明也是大漢地方大吏中的一位勤懇老臣了,履歷很豐富,也有一定的軍事才幹,最重要的,當初也曾在西北擔任過使職差遣。

停頓幾許,又道:“要換,就不妨動作大些,朕封疆大吏們,這些年在地方也確實待得安逸了,或許當真視為自己的地盤了!

時間久了,難免懈怠,甚至漸成死水!水,還是需要流動起來,方顯活力!先將河西之事落實,其余地方,逐步調換,不能影響到地方正常行政運轉!”

“臣明白!”趙普應道。

當然,如果真因為人員調動,導致地方行政運轉出現問題,那麽反而證明此事的必要性了,依劉皇帝的強勢,大概也會更加強力地推動。

不論如何,朝廷中樞的權威,是必須樹立,必須鞏固維護,容不得任何人、任何勢力的挑戰。這一點,無關其他,劉皇帝是絕對站趙普這邊的。

劉皇帝君臣三言兩語之間,就定下了一場涉及大漢內外重臣的人員調動,並且,與過去不同的是,此次針對的,會是那些久居一方的實權派,可以算是一場政治風波了。

而遠在河西的盧多遜怎麽也預料不到,自己竟會被當作一個突破口,一個典型。當然,趙普抓這個典型,也是看得清楚,不只是因為盧多遜在西北經營日久,影響巨大,更因為在西北的一系列征伐之中,盧多遜也確實扮演著一個幕後推手的角色。

西域戰事前後,也始終閃動著其人身影。而對於這份調令,劉皇帝不會去考慮盧多遜的反應,他沒有選擇,收拾行囊,回朝述職,然後赴任東南,就是他唯一的出路。

或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兩浙道有千萬般好,換誰調任杭州,都樂意之至,唯有似盧多遜這樣的官僚,會感到不滿。兩浙再好,終非根基之地,去了即便不是無根之木,也難如在西北自如。

但是,沒有辦法,盧多遜在西北權勢再重,也只是居一隅,面對來自中樞的命令,也難有反對的余地。不登宰堂,終究只能由人驅使。

劉皇帝呢,則還有心思審視趙普與盧多遜這二人,在他眼裏,兩個人有太多相似之處,都是積極有為之臣,才幹卓著。

只不過,盧多遜出身好些,官宦之後,屬於士族官僚,而趙普這個庶族官僚之首,在針對河西之事時,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考量呢?

劉皇帝忽然覺得,對於當下大漢的勢力派系,需要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了。

“趙普,朕當真好奇,為何每擬政策,總能切中朕心理呢?”趙普拜辭前,劉皇帝又笑吟吟、輕飄飄地問出這麽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