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3頁)

“殿下,老將軍,你們以為如何?”聽其意見,楊業問劉昉與王彥升二人。

劉昉從楊業的語氣中明顯感受到他另有想法,稍作思吟,道:“我只一帳下,當聽軍令。”

王彥升則還要幹脆些,也無意打什麽誑語,猜什麽謎語,徑直問道:“重貴,你有什麽想法直言吧!”

“此事,卻非我所能一言而決!”楊業卻嘆了口氣,道:“我有意,繼續執行此前所議計劃,不過,王都知至,情況有所變化。如其所言,改道避走沙漠,確實更加穩妥!”

他這話一出,王彥升當即表明態度了:“若無王寅武,我軍的路,就在南方,甚至用不了多久,就要開拔起行了!

數十年前,契丹鐵騎,遠涉流沙,臣服西州回鶻;十年前,遼軍西征,亦是走此道;同樣的道路,契丹人能走,我大漢將士,走它一遭又如何?

我們一路從漠北撤到此地,千般辛苦,萬番艱難,還差這點腳程?”

當然,王彥升這般態度,也不單純是為了拼一口氣,放些豪言。只與楊業交換了一番眼神,就大概理解楊業的考慮了。

在場之人,王彥升大概是王寅武之外最熟悉西域情況的人,而通過與王寅武的談話,對西域的形勢也有了最新的認知,也使得他們思路得到開闊。

王彥升操著他那低沉沙啞卻又強勢的語氣,盯著王寅武道:“王都知適才曾言,時下西域,乃是三方相爭,大漢、黑汗、遼國相互牽制,僵持不下?”

王寅武點了點頭,這些軍事情報,武德司自然有搜集,而作為河隴地區的頭領,自然熟悉。

“實則去歲進入秋季後,就已經是黑汗與大漢相抗了,遼軍只一殘部,退守天山北部,城只輪台、北廷二城,兵不過四千,民更寡缺,只是依靠山地之險,扼守關隘,方才苟延殘喘。

郭進將軍曾一度想要北上討擊,消滅這股遼軍,而後將黑汗軍隊趕出西域,不過受制於兵力不足以及黑汗軍的牽制,未能成行。

此番,朝廷遣師西援,西域已有近三萬漢家兒郎,若再加上那些仆從的回鶻人,以及自發前往的回鶻余裔蕃人,兵力已然十分充沛,又要河西調度糧草軍械,以作支持,縱然黑遼聯合起來,也非敵手。”

“二公是想奪取遼軍余孽占據的二城?”說著說著,王寅武反應過來,驚問道。

“王都知果有見識!”楊業也開口了,正色道:“原本只欲歸國,若能順路配合西域將士,拿下盤踞輪台、北廷的遼軍,也算戴罪立功了!”

“老夫絕不願窩囊地回國!”王彥升一雙老眼變得格外犀利:“這支殘軍,情勢比我們好不到哪裏去,同是孤軍,若得兩面夾攻,我軍便是神兵天降,出其不意!”

這麽片刻的功夫,王彥升與楊業幾乎達成共識了,而聞之,王寅武卻眉頭一鎖,遲疑道:“如此,是否太冒險了,將士們情況如此惡劣,如何能夠保證戰力,且兩面夾擊,雖是良策,想要做到南北呼應,太過困難,配合作戰,也難相宜,且稍有差池,便有傾覆之憂。

殿下,二公,下官認為,將士至今,已是不易,實無必要,再做冒險!”

“將士的作戰能力,我們來考慮,約定時間,聯絡西域事宜,就由王都知負責,從速從快!”楊業看著王寅武,鏗鏘有力地道。

依照王寅武的想法,當然不樂意,對他而言,將遠征軍安全地帶回就是不小的功勞了。然而,這一點完全由不得他做主,別看他王都知在河西乃至整個西北是個大人物,但在楊業三人面前,完全沒有並論的資格。

迎著三人的目光,只能嘆了口氣,拱手道:“下官盡力而為!”

“好!那我們,當商討出一個合適的出擊時間!”楊業道。

王寅武迅速調整好心態,開始考慮起此事來,估算著消息傳遞居中聯絡到落實計劃所需要的時間,然後給一個答案。

琢磨間,又聞楊業聲音:“殿下兄弟,就不必隨軍行動了,當同王都知一同返回河西!”

此言落,劉昉驟然起身,幾乎踢翻了蒲凳,目視楊業:“都帥,你這是何意?”

楊業露出點笑意,平靜地應道:“殿下,你既在軍中,又素以部下自居,當知軍令如山的道理!”

楊業的意圖,劉昉豈能不知,依他的性子,定要爭取一下的,然而,注意到楊業平靜的目光,再聽其言,終是悵惘一嘆:“劉昉兄弟若走,其心何安?將來有何顏面面對同生共死至此的袍澤?”

楊業仍舊一副不為動搖的樣子,肅聲道:“劉昉聽令!”

“在!”

“著你與劉旻陪同王都知回河西,報以軍情,協調作戰!”楊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