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2/2頁)

再加上,當時的漠北,人心是真的亂了,散了,漢軍的襲擊,可以說把原本遼國在漠北的統治體系給徹底破壞了。

遼朝廷的威信大跌,實力損傷,而諸多部族,就難免起異心,開始對遼國統治,抱有疑問了。損失慘重的阻蔔、達旦等部嗷嗷待哺,那些及時避禍,實力得到保留的部族,則想著是否有機會擴充實力。追擊的那些首領、將領,也更注意保存實力,心在自家部族的利益得失上。

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也就給遠征漢軍一個可鉆的空子,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楊業與王彥升都是久經戰陣,嗅覺靈敏的戰將,身臨其境,對於敵情的變化,感受是最為明顯的。

當察覺到身後遼軍追擊勢頭減弱之後,也有些定心,也有更有余地去思考何去何從,如何徹底擺脫危機。

按照王彥升的想法,是直接殺入,奪出一條生路來。相比之下,楊業還是要更冷靜,也更理智些。在他看來,雖然取道金山,但對當地的情勢終究不明了,粘八葛諸部的態度也不清楚,而後方追擊之勢放緩,也給他們留出更多調整的余地。

於是在楊業的建議下,遠征軍余部雖至金山,卻沒有深入當地部族的腹地,而是在保證安全距離的情況下,遣使聯系,表明借道之意。

而粘八葛部,得知漢軍西來,對於這頭受傷的猛虎,雖然戒備異常,但態度是曖昧的。當感受到漢軍的誠意之後,多少消除了一些敵意。

經過前後兩次的接觸,同東南的兩個粘八葛部落達成約定,他們讓道指路,而漢軍付出的代價,是一些鐵騎與武器,並且同他們交易得到了一些軍需物資。

在金山東麓,漢軍獲得了難得的休整時間,其後,果斷繞道,走山道小徑,轉移至金山以南。畢竟,在金山以北,同粘八葛部落的協定並不那麽牢靠,漢軍不放心他們,粘八葛部族同樣擔心漢軍,幹脆南越,脫離那個危險圈。

至陰山以南後,已然臨近冬季,而向南方向,隔著流沙,就是西域了,距離他們逃出生天,也不遠了。

不過,由於天氣變化,再加上對地理、西域形勢的不熟悉,他們沒有貿然南下,而是選擇就地休整,修建營地,熬過此冬再說。

從阻蔔王城撤離時,尚有近四千余卒,一路逃亡,翻越金山,至南麓休整時,只有兩千五百余人。而熬過了寒冬,到如今的開寶九年春,所有余眾,只有不到兩千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