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2/2頁)

由於缺乏信任,漢軍放賑救民起初,並沒有太多效果,那種命令一下,饑民蜂擁而來的情況沒有發生。即便在各城周邊,也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

後來,劉旸幹脆來硬的,讓趙匡胤派騎兵下鄉野,驅逐逼趕遼東饑民,前往遼陽及沈州就食。半個多月下來,漢軍放糧救濟的情況屬實了,消息也擴散開了,這有了效果。

對於處在饑亡邊緣的遼東百姓而言,看到了希望,也就有了追逐了動力,對生的渴求,畢竟是人的本能。哪怕漢軍是虎狼,哪怕是遼沈城池是龍潭虎穴,也攜老扶幼,匯聚乞食。

放賑的糧食,基本都是從軍糧中分出來的,並且賑濟的量也是嚴格控制,想要吃飽,那是不可能的。不論如何,養在遼東的幾十萬軍隊,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

而賑災救民,也不是一時的事情,這是個長期的工作,需要持續半年乃至一年,至少要到遼東復墾復耕並有產出為止。經過戰爭的摧殘過後,遼東還剩多少人口,並不確定,但哪怕只剩下二十萬口,養個一年半載,對朝廷的轉運供給而言,也是一份不小的壓力。

因此,也由不得劉旸這邊不精打細算。到八月二十七日,匯集到遼陽以及沈州的流民難民,已達四萬余眾,憑空多出來這麽多張嘴要養,而且還不是終點,在山野之中,仍有大量需要救濟的人。

耶律斜軫此前為備戰,對遼東壓榨得太狠了,簡直是刮地三尺,竭澤而漁,造成的後果,自然由大漢這邊來承擔了,也必須得承擔。或許,這也是耶律斜軫的禦敵策略之一吧,即便丟了遼東,也是座廢墟,能夠漢軍造成任何一點麻煩,一點阻礙,或許都是對遼軍防守的增強。

於是,八月末的遼陽,內外對比明顯,城內秩序井然,城外哀聲一片。沿東梁河兩岸,搭建起了大量簡易的草寮木屋,這些都是乞食百姓的棲息之所,亂糟糟的,人雖多,卻沒有多少生氣。

饑民從放賑的軍卒職吏手中,接過一碗熱騰騰的粥,雙手捧著,狼狽的面容間流露出喜悅與感動的神采,基本不可能。

放眼望去,只有壓抑與沉默,當然,每當放粥之時,還是會掀起一些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