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2/2頁)

“遠水難解近渴!朕明白!”對李崇矩所言,劉皇帝是認可的,一句話便安其心:“我所思的,也是將來,此事不急,你可以耐心操持著。眼下,先做好消息情報的搜集,尤其是高麗大軍的動向,同軍情司多加配合,並與遼東大軍,緊密聯系,及時通報!”

“至於眼下的問題,高麗這迫在眉睫的威脅,朕另做準備!”

“是!”

沒有等太久,幾名隨駕的文武大臣趕來了,沒有任何的拖延,劉皇帝十分高效地讓劉晞將高麗來使所求講解了一遍,並通報了劉皇帝的態度。

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引起了異議,不論是李業、楚昭輔還是李繼勛,都表示,可以同意,以穩住高麗人,以免高麗國那十萬大軍的變數,影響到遼東大局。

楚昭輔是最激動的,眼下,因為與遼國的戰爭,國內壓力已經不小的,好不容易,在遼東有了突破,看到了減輕戰爭壓力的希望,這要是同高麗起了齟齬,那局勢又將難以把握了。

遼東還不安寧,東北更是詭譎,漢遼雙方更是死死地糾纏在一起,這時候,再把戰火燒到高麗,智者不為。

都不用就此事進行一次擴大會議便可知,楚昭輔的建議,大概能夠代表大部分的文臣思想了,老成謀國,不願擔大風險,尤其不喜歡出現什麽不可測的意外。

李繼勛呢,實則也是同意,暫且忍耐一番。在他看來,遼東的精華地帶,已然被朝廷奪取收復了,剩下的都是些山地丘陵,論實際利益,並沒有什麽有價值的。即便被高麗人占去些城池,也可當作暫寄與高麗手中,待朝廷騰出手來,再行舉兵收復就是了,不必急於一時。

當然,不論他們怎麽想,劉皇帝的想法已經定了,也就容不得他們反對了。還是李業更知趣,察覺到皇帝心意後,果斷表示支持。

於是,經過一番高效的禦前會議後,對高麗策略,出台了。劉皇帝態度雖然強硬,但真正做起來,還是帶有一份謹慎的。

不需要強勢直白地拒絕,先拖著,最後可以同意其所請,甚至可以遣使隨徐熙回高麗,溝通協調此事。但是,在“拖延不決”的這段時間內,朝廷這邊要快速地做好各項準備,考慮到各種可能。

遼東那邊,要加強對遼東南地區的招撫工作,盡快落實,同時遣兵駐守。同時,遼東的大軍的布置,也要隨之移防變動,將一部分注意力轉向東南,東海水師,也要做好打仗的準備,隨時撲滅高麗的海軍……

外交與軍事,兩手準備,雙管齊下,一旦高麗惱羞成怒,與大漢翻臉,那麽,劉皇帝也不介意,在遼東南打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