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2頁)

“會的!”

……

事實上,在遼東初下,東北漢軍轉入休整期,戰局趨於平穩時,劉皇帝的注意力,也頭一次從遼東挪開,開始將更多關注與精力投向其他戰線了。

一直以來,比起遼東戰場的轟轟烈烈,血肉橫飛,其他方向的漢軍進展,總有一種不溫不火的感覺。

然而回過頭來,仔細審視,其他戰場,也並不是那麽平淡。遠擊塞北的兩支漢軍,其慷慨激越,艱苦卓絕已不需再多著墨了。劉廷翰那邊,幾度北出,雖然斬獲不多,但一直同遼軍糾纏著,鬥智鬥勇,實在地牽制著上京地區的遼軍。

至於郭進軍,一萬漢軍步騎挺進西域,帶來的驚喜則更令人意外了,早在兩個月前,天山以南被遼國占據的原西州回鶻城鎮土地已經盡數被郭進軍攻占了。

如今,西域的遼軍,只剩下幾千殘部北撤,在耶律敵烈與耶律沙的率領下,守著北部的輪台、北廷二城,苟延殘喘,難以進退。若不是西面的黑汗王國趁火打劫,遣軍東進,郭進早就率師北上,將之徹底消滅了。

沒錯,如今的西域,又是一團亂麻了,只不過,在遼軍退縮的情況下,在這片土地上唱主角戲的,乃是大漢與黑汗國。

並且,形勢不是那麽樂觀,郭進那般算是兩面受敵,黑汗國的軍隊,來得也更猛,已經把此前沒能從遼軍手中奪取的焉耆地區攻克了,並且繼續東進,兵鋒直指高昌。

而郭進,因手中實力不足,不得不將主要精力用來應對來自黑汗軍隊的威脅。雖然有不少投誠大漢的西域仆屬軍隊,但實在不堪大用,打順風仗都需謹慎著來,何況逆風抗敵。

若不是有盧多遜在河西積極籌措支持,郭進未必能支持下去,守住高昌都危險,尤其在北邊有那數千死而不僵的遼軍牽制著的情況下。

相比之下,真正不溫不火的,還得屬王彥超軍,兵寇奚族,山地作戰,幾個月了,有些傷亡,耗了不少錢糧軍械,卻也只奪了兩座城。在耶律賢調高勛率軍南下,進駐奚王府後,戰事又僵住了。

不過,就如趙匡胤的評價一般,王彥超或許舉步進取艱難,但至少不虞大敗。

對於其他幾條戰線,劉皇帝暫時沒有更多的要求,如果能夠保持現在的形勢,也不是不能夠接受。

如果想要對北伐大局進行調整,或許還得在遼東那邊,如今連上民夫丁壯算一起,仍有近四十萬之眾,是否還有必要再繼續維持如此龐大的軍隊,值得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