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2頁)

東線的進展突破,讓劉皇帝都不禁樂觀起來,心裏泛起嘀咕,莫非最終打破僵局的,率先攻入遼東的,會是東路軍。如果是這樣,倒也不負自己的寄予的厚望。

然而,這股樂觀的情緒並沒有持續太久,在耀州,漢軍再度受到了遼軍的頑強抵抗,血戰半月有余,巖淵仍穩若磐石。

在東線軍隊的配置上,終歸是若於西線主力的,雖有一部分的精銳,但整體而言,將士的作戰意志、攻堅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語。

再加上,東海水師終究是水師,得用在水上作戰,與控制遼海制海權。像在蘇州那般,將水兵調到陸上作戰,還是攻城,可一不可二,不合適,也太奢侈。

因此,東線的九萬軍,不算水軍,再除掉一部分鎮守彈壓南面州縣的軍隊,真正能投入在巖淵攻防的兵力,只有五萬余人。

而巖淵城,雖然不如錦州那般堅實,但終究是進入遼河平原的入口,地理上的優勢擺在那裏,宜守不宜攻。更重要的,是負責守城的遼將耶律海,為雪前恥,更存了必死之志,帶動得遼軍守卒拼死頑抗,給攻城的漢軍帶來極大的麻煩,半個月的攻防,漢軍傷亡就奔六千去了。

就這,還是在對遼國遼東兵力有個估算,料定其實力不足。錦州那邊,漢軍雖難下,但帶給遼軍的沉重壓力幾乎凝為實質,不斷地在添兵添人添糧械,還要保證遼陽以及其他遼東州縣的鎮守,並兼顧對遼東那些蠢蠢欲動的部族的彈壓,因而用在巖淵的防禦力量也是有限。

在這個前提下,東線那邊,方才敢放開了手去進攻,畢竟沒有西線的底氣。

於是,東西線兩面受阻,西京朝廷這邊的心情,就如越發炎熱的天氣那般,躁動不安,這股風氣,已然影響到劉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