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2/2頁)

不過,等待雖然難熬,但終究是讓他等到了。北伐一啟動,郭廷渭就知道,自己苦苦等待機會來了,一舉為自己,為東海水軍正名的機會來了。

因此,早在二月末,受到劉皇帝急令,做好北伐準備之時,大喜過望的郭廷渭便十萬火急而又有條不紊地做著各項準備,切實遵行落實詔令。

事實上,早在三月中旬的時候,郭廷渭所率東海水師就完全進入戰爭狀態了。同時,為了充實後備力量,對過去退役的水軍士兵也做了緊急征征召,而幾大船場也在緊急加早戰船、運輸等海船。

因此,別看先期投入北伐的水軍只有三萬人,但後備力量十足,真有意外,到最後關頭,朝廷甚至可以把南海水軍被調參戰。要知道,北伐進展中時,張彥卿已然領軍北方,暫泊於長江口。

可以說,郭廷渭這邊是可以放下大部分負擔,進行渡海作戰,將大漢水師的攻擊力徹底釋放出來。

與行營同步動兵,郭廷渭這邊的行動,也格外犀利,沒有任何遲疑,大軍直撲地遼蘇州港。遼海這片海域,大漢水軍早已熟悉,航線也很成熟,因此在保持著對敵監視的同時,行動沒有絲毫拖沓。

相較之下,遼國那裏的水軍,則顯得手足無措,面對氣勢洶洶的大漢水師,哪怕有所準備應對,也是蒼白無力。

來自遼陽耶律斜軫的命令是讓他們死守蘇州,籍此消耗漢軍,在耶律斜軫看來,漢軍跨海來攻,即便占據場面優勢,他們可以借助軍港、城池抵抗,只要不讓他們取得立足點,就可遊刃有余。

並且,在兵力處於弱勢的情況下,耶律斜軫還是咬牙派出了一萬軍隊南下支援。在他的籌謀中,哪怕水軍抵抗不了,讓漢軍登上陸來,也要通過陸上的廝殺,拖延、遲滯、消耗……

只不過,耶律斜軫不懂什麽叫制海權,更不知道大漢的水軍已有跨海投放大股兵力的能力。

在耶律斜軫的“配合”下,郭廷渭領軍北上,一路風平浪靜,沒有受到任何阻遏,及至蘇州港,面對龜縮軍港,一副死守抵禦姿態的遼軍,直接開懷大笑。

在他眼中,遼國采取這樣的戰術,無異是自廢武功,倘若遼軍能夠出海一戰,即便抵擋不住,多少能夠給漢軍造成一些損失。

然而,卻自困囚籠,對此,郭廷渭豈能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