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2頁)

耶律賢的身份,就天然具備敏感性,再加上被封齊王不久,聲望正處上升階段。蕭思溫因為當年檀州之戰的慘敗,喪師失地,又因為同太平王耶律罨撒葛、趙王耶律喜隱這兩名宗室叛臣的翁婿關系,一直不受耶律璟信任,頗為排斥,蹉跎了好些年,才有所起復,擔任侍中,也基本是虛職,沒有太多實權。

至於耶律賢適,文武雙全,被譽為有匡國之才,這些年深受耶律璟信任,與耶律賢不只是名字只差一個字,私下裏關系向來親厚……

而齊王耶律賢,當時並不在行營,而是在上京北面的雲門寺禮佛,得知劇變,沒有絲毫猶豫,只帶了十幾名護衛,冒著風寒,直奔行營所在的黑山。

等耶律賢趕到行營時,那裏已是一派緊張氣氛,耶律賢適入駐禦營,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那種高壓的戒備狀態,以免人心猜測,但對皇帝駕崩的消息,卻加大了封鎖範圍。同時,將隨駕的右皮室蕭烏裏只喚來控制住,解除其兵權,另由蕭思溫前去接替。

因此,整個行營很快就被耶律賢適等人控制住了,而耶律賢的到來,更使所有人有了主心骨。幾人秘密商議,繼續隱匿消息,控制行營,火速還京,維持局勢,以免騷亂。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很是順利,回到上京城,仍秘不發喪,假皇帝命,使包括宮城在內,全城戒嚴,凈街凈市,連帶著諸貴族文武大臣,一概不得擅自出入。

待一切事務,基本料理得當,最重要的,軍隊的掌控權全部落入手中之後,方才由耶律賢適出面,召集諸宗室、貴族、大臣,告之以皇帝遇刺崩殂的消息。

這個消息,對於遼國的大臣們而言,無異於晴天霹靂。畢竟是統治了遼國近二十年的皇帝,雖然有各種荒唐,各種令常人費解的行為,秉國這麽久,突然死了,還是被刺身亡,這造成的沖擊,自然是巨大的。

消化這個消息,並不困難,也不需要多少時間,但緊隨其後,就是各種猜疑。聯想到耶律賢適等人的那一系列作為,以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安平王耶律敵烈為首的一幹宗室還有耶律璟的心腹臣僚們,自然大加質問了,句句誅心,就差直指耶律賢適等人弑君謀逆了。畢竟,皇帝耶律璟的死太過突然,也太過蹊蹺了,陰謀論在任何時代都是有市場的。

雖然大局已然在握,但面對這群情洶湧,耶律賢適等人,也大感壓力,尤其是被推到台面上主持的耶律賢適。他們所倚仗的,乃是取得了先機,控制了大部分的軍隊,但是這種控制,只是亂中取便,實際並不牢靠,這種情況下,人心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