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2/2頁)

趙普憑什麽當讓宰相,政事堂首腦,除了早期的資歷,最主要的就是在西南的巡撫、安民、撫戎、開拓之功。而盧多遜自忖,換作他去,不會比趙普差。

趙普騰飛的機遇在川蜀,那他盧多遜高升的起點就在西北!畢竟,他深根此地已久,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圈子,在西北四道,都有不俗的影響力,這是花費了十五年方才積攢起來的,也將是他打通廟堂的基礎助力。

“整個河西,就屬姑藏城,歷史最久遠,文化底蘊最深厚了吧!”像撫摸戀人一般撫摸著姑藏粗礪的城垣,劉皇帝說道。

“是的!”盧多遜博學多聞,當即道:“自前漢武帝開拓西域,置河西四郡以來,姑藏就始終為河西的中心,千百年年,無不如此。逢治世,則東西交通,商旅不絕;逢亂世,則割據盛行,稱王稱霸。姑藏城,也算是記載著上千年河西歷史風雲之變化……”

“朕過去,也只能在史籍、奏章中,看到關於姑藏,關於甘涼的記載!”劉皇帝說道:“朕還記得,早年朕推動西拓時,還有不少人以各種理由反對。提到涼州,他們描述中,這裏就只有大漠戈壁、狂沙厲風、荒城野土,草木不茂,更乏水源,漢民無孑遺,胡虜正猖獗,建議朕放棄,以免給朝廷增加負擔……”

劉皇帝這番話可不是編的,當年確實收到了不少類似的奏表。此時聽皇帝談起,盧多遜稍顯激憤地說道:“陛下,有此建議者,不是目光短淺,便是包藏禍心,抑或學識不精,曉得些只言片狀,便肆意編排,屬實可惡!陛下,河西並不窮困,只要假以時日,必能恢復往昔之盛!”

盧多遜可是把河西看作自己奮發向上的基礎,聽得這種帶有鄙視乃至歧視的言論,反應自然顯得有些過度。

見狀,劉皇帝笑了笑,問:“你覺得,為何當初會有那麽多人,反對西拓,恢復舊土嗎?”

感劉皇帝語氣鄭重,盧多遜想了想,應道:“自中唐以來,河西淪喪,雖有張議潮率歸義軍復興一時,卻也只是曇花一現,前後近兩百年的時間,淪為蕃土,實在是太久了……”

“是啊!”劉皇帝也長嘆了一聲,手用力地抓了抓又冷又滑的墻面,認真地說道:“河隴久別於中國,漢民淪蕃虜,有志之士思之,無不痛惜憤慨。

如你所言,中國缺失河西太久了,久到容易讓人遺忘了,朕立志西進,不只是為了收復失地,展示武功,鞏固西北邊防,更是為了找回我們曾今的榮耀,重現過去的輝煌,並守護它,發揚它。

朕常談古人之失,惜其不爭,也不能讓我們的後人,最後給我們一個不思進取的評價吧……”

說著,劉皇帝自己都笑了,但他這番話,也是發自肺腑的。在他那些已然過分久遠甚至模糊的記憶中,大唐之後,老大的中國有太多令人扼腕嘆息的缺失與遺憾了。

而劉皇帝,最基本的目標,只是做些不為人所知的彌補與改變罷了。當然,呈現出來的,就是皇帝志在武功,四面擴張,開邊不已……

就結果來看,劉皇帝已然做了太多,實現了太多!

拿腳下的姑藏城來講,誰能想到,在原本的歷史上,自歸義軍後,當它再度恢復漢人政權統治時,已是幾百年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