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2/2頁)

“楊公還在處置軍務?”王審琦看著以一個端正坐姿,靠在案後的楊業,輕笑道。他可知道,自己這個老戰友,在這些事務的處置上,有多受累。

聞言,楊業放下筆,甩了甩發酸的手,合上公文,說道:“再是繁瑣,總要處置。快入冬了,天氣日漸寒冷,將士們冬服還未分發到位。這不,順化堡都把請示打到我這裏了,五百戍卒,被服、柴炭、糧米、軍械,都需要補足!”

順化堡,在黃河北流的拐角處,是當年北伐期間,史弘肇領軍北擴,還師之時,留兵建堡戍守,一直保留至此,編制還提升到五百卒。到如今,更實質上成為東面天德軍戍軍的補充,是拱衛榆林道北部邊防的重要力量。

楊業這個都指揮使,受他管轄的,不只有地方駐軍,還包括幾支邊軍。榆林各種軍事力量加起來,足有兩萬七千余人,也是朝廷財政的一大吞噬怪。

王審琦在地圖前停下,看了看,說道:“也該換裝了,將士們戍邊不易,順化堡這個地方,尤其僻遠,入冬之後,更成絕地孤堡。趁著氣候還未惡化,輜需補充,還當盡快!”

楊業頷首,起身說道:“我已作批復了,物資供應,率先供應北邊諸戍堡,其他邊軍次之,各城鎮軍隊,最後再落實。不過,我察看過,倉庫所儲,只怕還有不足,還得向兵部請援!”

“吳公那邊,總能協助一二吧!”王審琦建議道。

楊業搖頭道:“吳公也不容易,我們只需管這兩萬多將士,他卻要顧及榆林幾十萬百姓!”

就楊業這等覺悟,吳廷祚與他,怎能處得不好。

搓了搓手,楊業從炭爐上取過水壺,親自給王審琦倒水,壺中煮著茶,頓時茶香四溢。

“你此巡情況如何?”楊業問。

王審琦是帶人巡視黨項諸部歸來,聞問,飲了口茶水,答道:“幾個大的部落,我都拜訪過,這些黨項人,還算安分。快入冬了,都忙著交易,儲備過冬的財貨,也無心他顧!”

“如此便好!”楊業形容一松,不過語氣陡然轉厲:“聖駕臨幸之際,仍要盯牢了這些黨項部族!”

雖然在他這幾年的整治下,黨項人大多恭順,臣服大漢統治,接受官府管理,但要說心服口服,一片祥和,那也屬於官方宣傳了。

黨項人,幾乎是榆林道內的主體民族,只要黨項人不出問題,那榆林就可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