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2/2頁)

耶律璟無後這一點,也讓他看到了希望與機會,近二十年下來,悄然之間,他的身邊實則也匯集了一批人。其中,既不乏其父的舊臣舊人,也不乏耶律璟時代的失意者,更有包括耶律賢適在內的胡漢大臣對耶律賢表示同情,寄予厚望。

當下的遼國政壇,也已然是暗流湧動,皇帝無後是原因之一,耶律璟時而清醒、時而昏亂也是其一。雖然他不時表現出英明睿智,在對待臣下與百姓上面,沒有任何暴虐苛政,災荒時還能親自祈禱,但是,朝廷大臣仍舊難免離心。

在一個精神有些不正常的皇帝手下做事,還是有難度,有危險的。也就是耶律璟時代,確實有那麽一批精明強幹的胡漢文武,替他治理著國家,但是,這些在與南面的大漢帝國相對比時,又顯得不值一提了。

然而,對於這些,耶律璟還沒有多少覺悟的樣子。不過,憂慮也未必會顯於臉上,從這些年,耶律璟加重皇弟耶律必攝的權力以及親信耶律賢的舉動來看,其中未必沒有他對帝位傳承的考量。

“殿下!”耶律賢思慮食肉間,身邊一名官員小聲地喚了下。此人名叫女裏,官職飛龍使,與耶律賢素來關系親厚,結交甚密。

回過神,扭頭一看,臉上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何事?”

女裏善相馬,應道:“下官前日相得一奇駿,欲獻與殿下!”

“如遇良駒,當覲於陛下!”耶律賢這麽應道。

聞之,女裏微愣,但注意到耶律賢的眼神,似乎明白了什麽,機靈地應道:“殿下說得是!”

二者交談間,演武場間已分出了勝負,耶律璟開懷大喜,命賜酒賞肉,新一對壯士入場,新一輪的角鬥又將展開。

只不過,在這個時候,一名親衛軍官匆匆而來,登上高台,向耶律璟稟報著什麽。隔得不夠近,只能見到耶律璟訝異的表情。

很快,耶律璟撂下一句話,讓耶律賢主持接下來的比鬥,他則帶領幾名貴族大臣,回禦帳去了。

耶律賢也是事後才知曉,大漢遣使來了,漢帝邀請耶律璟西進會獵。一場帳議,幾乎沒有多少爭議,耶律璟果斷決定,前去會面。

就如劉皇帝對耶律璟好奇,耶律璟對劉皇帝這個大敵,又何嘗不感興趣。其主動想邀,會面於塞北,自己的主場,他沒有避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