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韓常案(第2/2頁)

如此,是否會引發一場功臣之間的爭鬥與角力?會不會打破如今朝堂平衡的局面?文官集團又會又什麽樣的態度?

劉皇帝不知道太子劉旸是否考慮到了這些,但劉皇帝就是忍不住往深裏了想……

“此事的判罰,不作聲張,不做理會,任洛陽府及刑部、大理依照朝廷章法處置!”沉吟幾許,劉皇帝擡眼,對劉旸吩咐道。

看著劉皇帝一臉的沉肅,有所領會,劉旸拱手應命:“是!”

顯然,勛貴子弟之間的齷齪爭鬥,哪怕鬧出了人命,簡單的氣憤之後,劉皇帝的心情便恢復了平靜。對於劉皇帝而言,那兩個貴族子弟,也是無足輕重的,他所考慮的,是要通過此事看看,相關的貴族功勛們,會是如何反應,此事最終又將以怎樣的方式收場。

作為仲裁者,劉皇帝完全可以穩坐釣魚台,坐觀局勢發展,這甚至引起了他十分的興趣。

“那韓慶雄在巡檢司當職吧,常侃也是在刑部觀政吧!”心中計議已定,劉皇帝又忍不住發出質問:“既非休沐,又非節假,這二人,怎麽就跑到這秦樓楚館中鬧出這攤子事?”

“派人,去巡檢司、刑部,問韓通與李業,他們是怎麽管理下屬的?這軍政之間的歪風邪氣,就當真改不了嗎?”劉皇帝冷冷道。

這話可說得有些嚴重,如果韓通、李業在此,只怕要當即跪下請罪了,然後心中大罵搞事的韓、常二人。

韓慶雄、常侃之事,迅速地在西京城中傳開了,洛陽雖大,廣廈萬千,卻絲毫不妨礙消息的流通,就在當夜,已然傳入千家萬戶。於是,很大一部分人,都化作吃瓜群眾,準備看看事情的發展。

大漢的功臣之中,自然不是和諧一片,能力、資歷、功績、權力、地位等等,都能成為相互之間矛盾的起因。而他們的子弟,自然也是各有團體,平日裏也少不了來往,更少不了沖突。

然而,勛貴子弟中,鬧出人命,這還是第一次,起因還那麽荒唐。事情雖然發生了,卻也遠沒有如劉皇帝想象得那麽嚴重,也是時間不夠,還需要發酵。

受影響最大的,當屬韓常二族了。這不,在劉皇帝與宮中接見劉旸幾人時,韓慶雄的叔父韓令均,搞清楚事情的經過後,雖怒其不爭,卻也連夜登門,拜訪榮國公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