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太後崩逝(第2/2頁)

放緩速度後,一道道詔令,也從劉皇帝這邊,直接發往天下各道州。無其他,國逢大喪,讓天下所有道州為太後舉哀,劉皇帝克制的地方就在於,勿擾黎民,以一道嚴厲的措辭警告各地官府,不得假國喪滋事擾民。並且強調,如有舉告,差實則以死論。

悲痛的情緒一時是難以走出來的,但接受這個現實之後,冷靜下來,劉皇帝也開始著手喪禮。他覺得自己生前不夠盡孝,但死後哀榮,定要給母親補上。

回京的隊伍,很快全部換上了白旗白幡,人皆戴孝。等進入宋州境內後,沿途州縣,已在大舉舉喪,等進入開封之後,規模則更大,幾乎家家戶戶,皆舉哀戴孝。

這倒沒有官府的強制命令,只是聞太後喪,京畿百姓自發的行為罷了,太後的賢明與仁慈,也是美名遠揚,在官民之中的口碑一直很好,國母之謂,也是名副其實。

早年時,劉皇帝幾度離京,真正替他坐鎮都城的,實際上都是太後,那時候,李氏的聲望就已經很高了。而二十年的口碑積累,所造就的威望也是可以想象的,因此當太後崩逝的消息傳開之後,在京畿官民之間所引起的震動也是巨大的。

開封南城,秋風瑟瑟,黃葉飄零,傷感的氣氛幾乎彌漫全城。沒有正裝,沒有鑾駕,劉皇帝乘馬而來,提前降下了詔令,東京官民不必迎駕,徑直穿過城門,奔過天街,而後縱馬越過那一道道宮門,一座座殿宇,直至慈明殿前。

落馬,腳步都有些不穩,太子劉旸趕忙上前攙住劉皇帝。留京的大臣們也都來了,見到劉皇帝,行禮,卻沒有出聲,場面一時格外肅重。

掃了幾眼他們的兒子與大臣們,劉煦失魂落魄的,劉旸也雙目泛紅,劉晞、劉昉都一臉自閉,其他的公卿大臣也都露出哀傷的表情,尤其是李業,如喪考妣,對他而言,不只是最疼他的親人去了,也是最大的靠山坍塌了。

很多與劉皇帝相熟的人都發現了,他鬢間的白發似乎又多了幾縷。擡眼,望著被白綢裝點的慈明殿,匆匆歸來,他卻有點不敢進殿了。

眼眶又有些濕潤了,只是這回被劉皇帝生生忍住了,沒流於面上,卻淌進心底了。

“爹!”劉旸扶著劉皇帝,見他這副傷感的表情,終於輕聲喚了句,打破了沉默。

“太後可曾有遺命留下?”終於,劉皇帝也開口了,聲音低沉而嘶啞。

劉旸也哽咽地答道:“祖母說,她此生無憾,命與皇祖合葬,喪禮操持,以簡樸為要,切勿鋪張……”

聞之,張了張嘴,劉皇帝擺脫劉旸的攙扶,一個人,一步一步,慢慢地登上石階,走上殿台,入殿而去。

回京之後,劉皇帝再沒哭泣流淚,然而,對太後的喪事,卻也沒有顧忌什麽奢侈鋪張,以薛居正與李業做治喪大臣,一切按照最高規格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