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父子問對(第2/2頁)

“是!”

“你要記住,可以不夠聰明,更不要求全才,但是,看人一定要準,要會識人,用人,如此,事情可以辦好,國家也可安治!”劉承祐繼續道。

“多謝爹教誨!”

“聽說你在洛陽,還遇一趣事,識一妙人?”劉皇帝語氣又輕松起來了。

聞此,劉旸臉上也露出了一抹笑意,說道:“沒曾想,此事也傳到爹的耳中了。兒在洛陽時,有一名叫張齊賢的士子攔駕,畫地獻策,以求上進。陳十言事:平黨項;富民;封建;敦孝;舉賢;太學;籍田;選良吏;慎刑;懲奸。兒覺得此人有趣,故而請他吃了一頓飯。”

劉承祐也樂了:“這確實是個妙人,膽子也夠大,竟敢攔你這個太子的駕。對其獻策,你是怎麽看的?”

劉旸說道:“兒覺得,此人確實有一定的見識,其所言十策,確有可取之處。雖不乏空泛之談,但有些事情,朝廷已然推行多年,有些事情,朝廷也即將去做……”

“你有自己的認識,沒有被其誇誇其談所迷惑,這很好!”劉皇帝點頭說道:“不過,能有那番膽識見解,也非庸人。此人既然攔駕畫地獻策,想來也是為求官職,你如何安排的,可曾賜他一官半職?”

劉旸搖了搖頭:“兒賜了他十貫錢,用以資助他繼續讀書,參與兩年後的科考!”

劉皇帝呵呵一笑,道:“一策一貫,還結識了你這個太子,還賺了一頓飯,此人不虧!”

聞之,劉旸也不由樂了:“兒只是覺得,此人若得高中,對其仕途,更有好處!”

“好了,不提這張齊賢了,你寫的西巡筆記,稍後拿給我看看!”劉承祐吩咐著。

“是!”

一直以來,對於兒子們的培養,劉皇帝就像一個課業老師,不斷地布置作業,讓其完成。劉旸呢也習慣了,出巡一次,對其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也都有思考總結。

“對了,你在洛陽也待了一段時間,覺得此城如何?”劉皇帝突然問道。

劉旸想了想,答道:“千年古都,底蘊深厚,論繁盛,或許僅次於開封了。”

“有人建議朕遷都,你有什麽看法?”劉承祐又問。

對此,劉旸頓時就慎重起來了,看了看劉承祐,方才道:“兒聽爹說過,都邑之要有三,居天下之中,漕運通暢,形勝險固……”

“那你是贊同遷都了?”劉承祐追問。

劉旸沉默了一下,答道:“兒以為,洛陽或擁三利,然其古舊,又臨黃河,尚不足以承擔京師之重。且,天下都東京久矣,貿然遷之,上下牽扯甚大……”

劉皇帝遷都的念頭不只生過一次,然而從來沒有落實過,朝廷上下,了解此意的人也不少,自然少不了逢迎皇帝的人,但是,更多人選擇沉默。沉默,就是一種態度。

劉旸呢,只說了一些遷都的問題,也並未在他的威勢下,一味地迎合自己,這一點,劉皇帝還是滿意的。

於是,擺了擺手,道:“罷了,不談這些,先用膳,菜都快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