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西北隱患(第2/2頁)

而各族之中,回鶻人已經殘了,吐蕃人分化得厲害,其余小族小部不足為道,到開寶四年為止,值得劉皇帝警惕與重視的,也唯有盤踞在靈夏的黨項人了。

雖然政治經濟手段齊施,在大漢多年不懈的收買、分化下,定難軍、黨項人已然不成氣候,但終究未傷根本,其仍有謀亂之力。

軍情司就向劉皇帝奏報過一個情況,說分化了五六年的定難軍,又有合流的跡象。原因,一是節度使李光睿屁股逐漸穩了,對銀、綏二州及黨項諸部加以籠絡。

第二嘛,問題還是出在大漢身上,討滅甘州回鶻的行動,最感震懾的,不是他人,正是定難軍與黨項人。

畢竟,這個時期的甘州回鶻,論實力,或許不如黨項人,但一定勝過定難軍,結果卻是那樣的下場。

可想而知,如果朝廷想要消滅定難軍,又能費多少力氣?

在危機面前,內部的矛盾與紛爭,還是可以暫時放下,一致對外。可以說,定南軍的分化,有朝廷的功勞,諸李合流,同樣是迫於朝廷的壓力。

而了解到定難軍的情況後,劉皇帝也意識到,想要解決定難軍與黨項人,光靠政治、經濟手段,是遠遠不夠的,軍事武力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並且,拖了這麽久,也該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大漢輿圖上有這麽一小塊異色,看著也確實礙眼。

而不管是諸族、遷戶還是定難軍問題,對當下的大漢而言,都是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