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2頁)

工部尚書,該任慕容彥超了,主要讓這慕容皇叔將的經歷放到對河工水務的調研與治理上去;雍王劉承勛改授幽冀安撫使兼真定知府,代表皇室到河北坐鎮。陶谷則自相位上退下來了,有人拿他在杭州的一些劣跡彈劾他,劉皇帝讓他回宣慰司幹老本行,估計最不樂意的就是他了。

刑部尚書,則由回朝的國舅李業擔任;慕容延釗因為身體不佳,幾度告老,劉皇帝準他歸養,卻不允其致仕,繼任的兵部尚書乃是趙匡胤,直接把他從樞密院給調離了。

至於樞密院這邊,也有所調整,李處耘仍穩居樞相之位,接任副使的,乃是安守忠。樞密學士承旨韓徽則高升,調至三司任鹽鐵使。

從劉皇帝對王溥、安守忠的任用來看,過去那些從禦前走出去的文武,已經逐漸成為大漢朝廷的骨幹力量了。

對於禁軍職位,倒沒有進行大調整,向訓、高懷德、韓通仍管著侍衛、殿前、巡檢三衙門,不過楊業調任殿前副都指揮使,劉廷翰出任殿前都虞侯,王審琦為侍衛都虞侯。

在這個基礎上,劉皇帝再度從翰林院、都察院、刑部、宣慰司,挑選了三十多名大小官員,分赴諸道州,作為朝廷的勸政使,指導宣揚開寶新政,當然也承擔一部分監督的職責。

與此同時,對於當下大漢的行政區劃問題,也到了最後的落實階段。對於這個疆域遼闊的帝國,如何重新劃分,也已經醞釀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