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遺奏十條(第2/2頁)

對於王樸這樣的臣子,對他的離逝,劉承祐的內心,除了悲傷不舍之外,更增一種感動之情。雖然,在乾祐年的十五載中,王樸並不是久居中樞,宰執天下的人物,沒有那麽多赫赫功名,崇高威望,甚至屢次為人所攻訐,但他的作為,他對大漢的忠誠與成績,卻是實實在在的。在大漢掃平天下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大臣,必有王樸一席之地。

到其逝世為止的表現來看,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當皇帝抱有這樣的心態,去看待、評價王樸時,國家對於王樸自然是格外尊崇。追封太師、侍中,加特進,爵賜兗國公,給王樸的定謚,也是文臣最高等級的文貞。

在朝廷梳理乾祐功臣的當下,王樸算是第一個被“蓋棺定論”的。

劉皇帝宣布,輟朝三日,以示哀悼,連上元節當日的家宴,都簡單地過了,對於回京的太子與皇長子,都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喜悅。

不過,在給王樸治喪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卻讓劉皇帝心裏略感別扭。原因無他,王侁將喪事搞得太隆重了,隆重得讓劉皇帝覺得,有些玷汙了王樸的名聲,不過,他終究沒對此事發表別的看法,畢竟你前者還對王樸表以最崇高的禮敬,如果只因為其後人在喪事的規模上搞得隆重了些,便出言申斥乃至譴責,那也不妥。

因此,該給王樸的待遇,劉皇帝還是一點不吝嗇的,除了以上尊榮外,還以王侁襲其爵,給其加官。同時,這樣的決定,也給許多文武功臣吃了顆定心丸,畢竟因為前者重定功臣爵祿的詔書,可引起了一陣波瀾。

王樸的後事,至少證明,皇帝不會苛待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