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2/2頁)

不過這一回,算是金陵朝廷反應最快的一次,當即決定,放棄潤州,將那裏剩下的幾萬軍隊,全部調回金陵。不是他們關心潤州的危險局面,壯士斷腕,果斷收縮,而是張永德的沿江東進,讓他們覺得首先要保證金陵的安全,也是起初他們做的最後的打算。只是沒想到,這最後的一步來得這麽快。

漢軍這邊,在常州之戰後,郭廷渭有些惱怒,稍作整頓,即率水陸軍西進,直指潤州,想要挽回一些顏面。與此同時,北岸的江淮主力,也趁勢動兵,大舉動作,準備配合郭廷渭軍的行動。

在這生死攸關的局面下,金陵的撤軍命令來了。自古以來,撤軍都是個高難度的活計,尤其是危機四伏,軍心動蕩,稍不注意,撤退就會演變成潰退。

哪怕林仁肇動作夠快,也有所準備,也沒能幸免,畢竟,南軍不是指揮統一,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各行其是,急於後撤,在郭廷渭領軍的追擊下,還是以一場潰敗收尾。

漢軍沿路追擊五十裏,最後在鄭彥華主動領軍斷後,方才止住,而鄭彥華受傷被俘,成功逃回金陵的潤州守軍,只有兩萬出頭,且基本成為一幹散兵遊勇。

同時,在瓜洲——揚子城駐屯了近一個月的江淮大軍,也成功南渡,登上京口。作為平南主帥的李谷,在坐鎮揚州整整四年後,終於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守軍撤退之前,曾有將校建議,把糧草、布匹等物資全部焚毀,不過被林仁肇拒絕了,結果潤州所屯,全部留給了漢軍。雖然沒有說為什麽,但是這樣的舉動,也能窺見林仁肇的某些想法。

西有張永德,東有郭廷渭以及江淮主力大軍,金陵的局勢,徹底陷入危亡局面。加上從潤州撤回的軍隊,滿打滿算,金陵朝廷組織起了六萬守軍,六萬士氣低落、人心動蕩的烏合之眾。

在這種局面下,李煜又辦了件親痛仇快的蠢事,在幾名言官的建議下,他把林仁肇抓起來下獄了,理由是擅自出兵兵敗,致使常州失陷,危及金陵。此事背後,乃是鐘謨在發力。

本就是危亡局面,還自棄長城,雖然林仁肇這座長城,也是難以抵禦漢軍兵鋒,挽救狂瀾。林仁肇下獄,還需選出一個能夠領兵的人,然而,找不到什麽人,陳喬主戰,但他根本沒有領兵的能力。

於是,在金陵朝廷挑選著統兵禦敵的主帥之時,漢軍兵臨城下了,西面張永德領軍迫秦淮河,東面李谷親帥大軍駐鐘山,幾路漢軍合水陸大軍十二萬,圍困金陵。

江南戰事,直接進入最後的階段,自漢軍奉詔發兵,前後歷時還未滿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