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2/2頁)

聞此,劉承祐露出了少許玩味的笑容:“你若是不提,朕還真把他們忘了!怎麽樣,他們住得可還舒適?”

“禮賓院已有妥善安排,無有任何慢待。不過,臣觀遼使蕭護思,是十分急切,想要覲見陛下!”陶谷道。

“你以為如何?”劉承祐盯向陶谷。

略顯心虛地垂下目光,陶谷說:“陛下,漢遼之間雖然交惡,血戰情景,歷歷在目,但遼國終究還是北方強國,大國來使,若是一直拒不接見,只怕有失天朝氣度!”

“呵呵……”聽他這麽說,劉承祐笑出了聲,笑得陶谷有些心虛,老眼遊移,更加小心地觀察著皇帝的表情。

笑聲一止,劉承祐又平靜地問道:“通過這幾日的接觸,陶卿覺得,遼使此來,目的為何?”

聞問,陶谷認真的想了想,似在回憶,而後稟道:“陛下,就臣所觀,遼使此來,當為通好前來,意欲修復兩國之間的關系。自北伐戰爭以來,漢遼之間,形勢互易,漢強遼弱,此乃國邦交之道……”

聽其言,劉承祐嘴角微微勾了一下,嘀咕道:“經過當年血戰,這兩國關系還能修復嗎?”

見皇帝呈懷疑態度,陶谷有點不敢多嘴了,不過,接下來的一句話,讓他松了一口氣:“不過,晾這幾日,也不妨見一見!”

對於漢遼之間的關系,劉承祐並不抱樂觀態度,至少就眼下而言,雙方之間恩怨仇恨極深。雖然國與國之間,利益為先,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其中一方被打垮之前,關系是沒有修復可能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承祐就不得不多想一層了,遼國此番遣使通好的用意何在,劉承祐相信,絕對不會是為了緩和雙方的邊境矛盾與摩擦。

思及盧多遜關於黨項與契丹的靠攏密奏,以及柴榮關於契丹異動的匯報,劉承祐不得不把這些情況聯系起來考慮。

至於陶谷嘛,在其告退之後,劉承祐當即吩咐人,去把皇城使張德鈞召來,而喚來之後只有一個秘密交待:“去查查陶谷與遼使的情況,秘密進行,不要驚動了旁人!”

沒錯,根據陶谷方才的應對,由不得劉承祐不懷疑,這老小子是否又收了人家的好處。雖然,就此事上,陶谷看起來只是做了個遞話者,再幫忙說項了兩句,但在涉及到軍國大事,連劉承祐都不得不慎重,又怎會容忍臣下妄為,更何況還是宰臣!

劉承祐是在當日下午,於崇政殿接見遼使蕭護思的,身邊唯有呂胤以及一名起居郎侍駕。而一見到蕭護思,劉承祐便笑眯眯地說道:“蕭護思,蕭樞密,我們也算老朋友了!如果朕沒有記錯的話,我們已有四年多沒有見面了吧!”

“陛下所記不錯,外臣上一次來東京,還是恭賀陛下秉政十年大典!”站在禦前,蕭護思倒顯得不卑不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