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2/2頁)

對此,大周自然點頭表示贊同:“自然是喜事,天下英豪,自當盡入官家彀中!”

劉承祐笑了,打量著他的淑妃,說道:“依我看,我的淑妃,去參加考試,也能高中及第!”

“官家說笑了!妾豈有這等本事?”周娘子趕忙道。

劉承祐當然是說笑,詩詞、文章、典籍、書畫、音律等,周娘子或許擅長,但真去考試,可不會那麽容易。當然,明經科或許會有幾分希望,但那基本是同一幹學術有成的文人去爭,難度同樣不小。

如今的大漢科舉,大抵是歷來對純粹的讀書人最不友好的了,若見識淺薄,肚裏沒有幹貨,想要中舉,還真不容易。

因此,近兩年來,不論廟堂還是江湖,對朝廷的用人政策,多有非議,說朝廷不重視德行,使得官吏之中,多充斥小人,不遵禮守德,唯看利益,實非大治之世。

這樣的聲音,雖然還談不上對朝廷(實際上是對皇帝)用人制度的抨擊,但不滿的情緒,總歸是在醞釀累積的。然而,反對無用,科舉新制實行這麽些年了,並沒有出現什麽問題,且還在不斷改善,盡量協調周全各種情況。

若說壓制了學術的發展,那也不盡然,大漢的官學之中,並不少文學大家,三館、國子監也匯聚著不少博學鴻儒。大漢的文化,已經逐漸邁向繁榮,這樣的情況下,有些聲音自然被劉承祐忽略了。

在劉承祐看來,做學問與做官,實在是兩件事情,不能混為一談。當然,官場之上,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只追逐名利而罔顧德行的人,但終究是少數,並且,這樣的人,什麽時代都不缺,只要律令齊備,執法嚴正,能夠起到約束作用,那就不會有什麽大問題。

回過神來,劉承祐對周娘子道:“不過,我覺得有趣的,是我這個皇叔,不好好清點刑獄,查察案卷,卻總想著要當個監工,你說他是不是不務正業?”

聽劉承祐這麽說,大周不由噗嗤一笑:“慕容皇叔是不是又建議官家修建皇宮了?”

“不!”劉承祐擺擺手,意味深長地說道:“他這回,是讓我重建洛陽!”

事實上,慕容彥超還真不想當刑部尚書,他想做工部尚書,似乎當年監修了一次開封城後,就喜歡搞建設了。

在賦閑的那段時間中,他可網羅了一些建築人才,在那裏做研究,還真研究出了不少東西,落實在開封城內。有一說一,慕容皇叔在建築史上,或許會留下不小的名聲,雖然本身或許不怎麽通曉,但有足夠的實力與資源供他發展……

此番,劉承祐不知道慕容彥超是否在猜自己的心思,提出重建洛陽,但是,不出意料的,只有拒絕。朝廷,實在沒有精力、財力搞這些。

乾祐十五年二月十五日,壬戌科考,大漢朝舉行開國以來第二次常舉,各方會考士子達兩千五百人,天子親臨貢院巡看。

本科狀元,名為張去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