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2頁)

“這麽多年了,脾性也改不了了!”範質難得地露出了笑容,自嘲道:“都說我範某人緣差,今日相送者,也不算少啊!”

範質精神狀態看起來很不錯,薛居正也顯得比較平靜,都沒有戚戚之態。一起站在亭中,欣賞著那一篇篇詩作,薛居正道:“李公當年離京時,曾做詩一首,今文素在此,就不吟詠一二?”

聞言,範質滿臉泰然,揮手道:“此番我走得坦然,並不需寄情於此,與其費神,莫若同飲一爵?”

“自當奉陪!”薛居正儒雅的面容間,也流露出笑意。

在僮仆的侍奉下,二人對飲暢談,所議的事情,也逃不脫朝局、政務,這幾乎是融入骨子裏的事情。

不過,言談之間,範質的目光卻不時瞟向官道,隱含著少許期盼。看起來坦然,但心緒豈能真的平靜如水。

然而,一直過了近兩刻中,道途之間來往的,還是行旅百姓。終於,範質起身了,拱手向薛居正:“酒已罷,我也該啟程了,子平兄,你我就此告辭吧!”

“珍重!”薛居正回禮。

心中微嘆,驀然轉身之際,一行輕騎緩馳而來,護衛之中,是一名身著紫綢的少年。見到來人,二者皆感意外,匆匆出亭,躬身迎拜。來人,正是太子劉旸。

“孤來晚了,範公切莫見怪!”劉旸平復了下氣息,那已具幾分威嚴的小臉上,帶著恭敬的笑容。劉旸此來,自然是代表皇帝相送的。

“怎勞太子殿下親來?”雖然心裏高興,範質面上仍舊沉穩,嘴裏謙慎應道。

……

“卿也要請辭?”崇政殿內,皇帝劉承祐語氣中透著幾分詫異。

如果說範質的辭官,是在其掌控之中,那麽,此時面對薛居正的請辭,他是真感到意外。而意外,是劉承祐所不喜的,打量著站在禦前的薛居正,劉承祐的第一反應,是在懷疑其用心。三司使薛居正,並不在他此次對朝堂人事調整的範圍之內。

迎著皇帝有些紮人的目光,薛居正一臉平靜,雙手端在胸前,從容地應答道:“啟稟陛下,得蒙陛下信任,臣得署三司,管理財政,已歷八載有余。三司之務,素來繁劇,雖不敢言殫精竭慮,也是誠惶誠恐,以臣之能幹,也只是勉為之。今臣年事漸高,愈覺力不從心,為免貽誤國事,還請陛下另擇賢能充任!”

薛居正的話,劉承祐只當他是托詞,盯了他一會兒,腦中閃現著各種念頭。良久,薛居正壓力漸增之時,終於開口了:“若薛卿覺得三司事務繁重,盡可直言,朕可著人分擔,何必請辭?”

事實上,一直以來,對於薛居正在財政上的管理,還是很滿意的。要是做得不好,也不可能讓他一幹就是八年。

“實在是臣的精力、能力,已難以堪當其任,還望陛下成全!”薛居正說道。

聞言,劉承祐笑了笑,目光都仿佛變得冷了幾分,道:“既然如此,朕也不勉強薛公了。卿欲棄朕而去,朕也不好強留!”

“陛下言重了!”感受到劉承祐語氣中隱隱的不善,薛居正臉色微變,趕忙道:“臣雖去三司,卻希望向陛下另謀一職!”

聽他這麽說,劉承祐的神色終於有所緩和,並且來了興趣,問道:“哦?是何職位,能讓卿放棄三司要職?”

“三館編修!”薛居正回答道:“唐末以來,世道紛亂,至於大漢,方才歸治。梁唐晉三代,雖僅數十年,卻承上啟下,需加以整理,記敘其事……”

聞其想法,劉承祐眼中的不悅之色總算消散了大部分,考慮了一會兒,道:“朕素喜讀史,卿既有此志,也是好事。不過,區區一個編修,怎能配卿,可為集賢殿大學士、監修國史,至於編纂人選,三館文才,翰林學士,卿自可調用!”

“謝陛下!”薛居正趕忙拜謝。

“不過,卿若離職,何人可繼三司?”劉承祐又盯著薛居正,垂詢道:“此事,卿最有發言權,當給朕舉薦幾個能才!”

薛居正原本是想避諱的,不過注意到他的眼神,還是認真地思量一陣,稟道:“京畿轉運使閻晉卿、川蜀水陸轉運使張美、鹽鐵轉運使雷德驤,此三者,皆有主事之才!”

“嗯,朕會考慮的……”

範質、薛居正的相繼去職,對大漢朝堂而言,就像一道驚雷。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的人事變動,涉及軍政,自上而下,從中央到地方,乾祐十二年的下半年,劉承祐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對內外官僚的調整上。

接替範質為首相的,乃是魏仁溥,他總領國政後,太子太傅職被奪了,改任為薛居正。

慕容延釗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正式出將入相;陶谷苦熬多年,以禮部尚書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終於拜相;昌黎郡王慕容彥超,拜刑部尚書、同平章事;另外就是,新任的三司使閻晉卿,同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