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2/2頁)

整個五月中下旬,東京朝廷主要有兩件大事,其一乃是北伐功勞籌議,議功、策勛、封賞、撫恤,在皇帝的督促下,以極高的效率展開。到慶功宴之前,對於軍功封賞條陳已然得到了皇帝批復通過。

其二則為全國軍制、內外軍隊的進一步整編改革。經過這一次大整頓,大漢軍隊,正式形成以宿衛、禁軍、邊軍、都司為主,鄉兵、蕃兵為輔的全國軍事體系。

宿衛系統,主要守備皇城、宮城,拱衛皇權,以大內軍、控鶴軍、奉宸營為主力,兵額五千,所有大漢軍隊都是其兵源。

禁軍仍是大漢最主要的力量,是維護中央權威、保障國家穩定最強大的暴力機器。不過,此次整編,廢除了此前一些仍顯繁雜的軍號、番號,更進一步地精簡調整。

殿前、侍衛兩司之外,新設巡檢司,合稱三衙,共同駐守兩京及近畿,以及要害之所。殿前司下轄龍棲、小底、鐵騎三軍,侍衛司下轄龍捷、護聖、奉國三軍,巡檢司則以原興捷、武節兩軍改編,從其名就可知,在維護治安方面,巡檢司的責任要更大些,但在地位上,又要遜殿前、侍衛兩司一籌。

使三衙互制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對將領在調兵權上的剝奪,通過樞密院制衡這三衙,並以更加詳細且嚴厲的制度,用以約束。

並且,對於三禁司的指揮機構,也進行了進一步的縮減。比如侍衛司,就把正副帥之下的馬軍、步軍都指揮使給撤了。今後的指揮體系,由侍衛統帥——侍衛副帥——侍衛都虞侯——各軍都將——廂將——尉將——營將——百將——隊長——什長,這十級構成。

殿前司那邊,也是照此設置,巡檢司那邊,因為承擔著主要治安的責任,在設置上要稍微復雜些,營將以上,皆設副職。

經過這麽一番整改,禁軍三司也更加平衡,更具統一性,更顯秩序。

邊軍的整改,則在前面的基礎上,進行更合理的安排,主要是在輪戍制度上下功夫,形成以禁軍、邊軍、都司之間的輪換。戍卒之苦,皇帝尤其體諒,當然,他也是怕邊軍出問題。

至於鄉兵,則是大漢軍隊的後備力量,重點在於農閑時的操訓。而蕃兵,也是大漢軍事體系的一種補充,在大漢軍中,也充斥著諸多漢化極深的各族將士,參與此次北伐的關西蕃騎,有三千人哭著喊著要為大漢效力,也在整編之中。

在君臣同策同力之下,新的軍事體系搭建出來了,而接下來要做的,只是往裏邊填充人手。對於諸多將領而言,也是一場分蛋糕的活動,望眼欲穿。

對於劉承祐而言,也是一場平衡功勞與資歷的挑戰。不過,雖則繁復,顧慮重重,但還不至於讓他犯難,這種事情,他已是駕輕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