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2/2頁)

但是,樂他人之災,終究於自己無甚益處,更值得陶谷思考的,是如何討得皇帝的歡心。對此,經過多年的觀察、總結,陶谷也是有些心得的。

那便是,相比於那些總喜歡教皇帝該怎麽做,覺得應該怎麽樣的大臣,劉承祐更喜歡的,是那些遵從他的意志、忠實高效執行他命令的人。喜歡把自己的意願與意志,體現在治國方面的人,是長久不了的。

換句話說,就是,雖然皇帝一直在提拔人才,用人唯賢,但是,他更需要一批得力的執行者,而不是一群思考者。在這個帝制國度,或許一個大腦,就足夠了。

早年有楊邠、王章,就是把自己意志強加在皇帝與國家的典型,所以一場“謀逆案”,至今還在涇州,王章算是急流引退,但也是郁郁病故。

後來的馮道,這是個油得不行的老狐狸,他的相位待得最穩,日子也最滋潤,若不是後來實在不堪年邁再加身體不爽,再幹幾年也不成問題。

再從李濤,到如今的範質,根本問題還是那一點,個人思想太強烈,不願意完全被皇權所壓制,在治國的表現上,時有所反彈。

宰相中不乏聰明人,比如魏仁溥,雖然皇帝常以師禮相待,但他卻從未以帝師自居,而在為政治國方面,大言炎炎,去教劉承祐該怎麽做。只是盡力地,給其查漏補缺、釋疑解惑,同時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做到了這些,因而魏仁溥在朝中的地位是越發穩固的。

陶谷夠聰明,想得通這些,他就更覺得,自己是有資格有能力,待在相位上。快十三年了,基本可以說是最早投靠劉承祐的文臣,從龍老臣,混了這麽多年,政事堂的主室竟然沒有他一席公案,陶谷這心裏的負擔也著實嚴重,幾成心病。

在他看來,六十歲以前,能夠拜相,則此生無憾。

陶谷憑著一雙精明的眼睛以及敏銳的嗅覺,所以能察覺政情的變化,作為當事人的範質,在這方面的感觸,同樣很深。皇帝那帶著笑意的目光,溫和的語氣,都讓他心情沉重死。

薛居正是同範質走在一塊兒的,兩個人私交上或許不錯,但更多的還是在大是大非上的親近。

此時見他滿臉的沉重,不由喚了聲:“範兄,陛下他……”

回過神,範質不由嘆息了聲,卻沒再流露出更多的情緒,平靜地說道:“還是把陛下吩咐的事情,先辦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