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2頁)

聞言,石守信抹了一把嘴,應道:“陛下所言甚是,這也是我步騎出擊的局限所在,難以竟全功。這還只是在陰山南麓,地形地勢都有所限制,倘若軍至大漠,草原茫茫無際,如果遼軍仍采取這等遊擊戰法,則更難對付!”

“既然發現了問題,那如何解決呢?”劉承祐問。

“只有加派馬軍,以騎制騎,以遊擊對驍騎!”郭崇威說道:“陛下,此番北伐,大漢馬軍,不論禁軍還是邊騎,都死傷慘重,損折巨大,亟需補充整備。此戰前後,我軍繳獲了大量的馬匹,再加盡復幽雲,戰馬的來源相比往來,也有了保證。今後漢遼交戰,騎兵的作用將進一步提高,是以,臣以為,還當加強騎軍的武備建設!”

“對郭將軍所言,你們有什麽看法?”劉承祐又看向其他人。

柴榮頷首,表示贊許,說:“倘若僅立足於守,以大漢如今的軍力實力,足以拒遼軍。如欲進攻,掃平遼國,廓清草原,確實當重視騎兵的恢復與發展。”

趙匡胤琢磨了一會兒,稍顯遲疑,向劉承祐道:“陛下,臣以為,契丹遼國,終究不似一般的草原政權,是漢化極深經過胡漢融合的國家,不能單純地將當作胡人看待。是以,在作戰方面,其亦有要害可捕捉!”

劉承祐道:“你說的,不會是指他們的上京臨潢府吧!”

“陛下真是天資英奇,一點就透!”趙匡胤露出了笑容。

劉承祐則擺了擺手,淡定地說:“將來若有機會,卻也當遣一大將勁旅,直搗臨潢!”

一場犒賞性質的酒宴,最終在君臣對於軍事的討論中結束了。席散之前,劉承祐環視一圈,說道:“距離攻破雲中,已有五日了,逗留已久,大軍也當返還了。朕已決定,三月八日,鑾駕起行還京,走幽州,經河北回東京!”

“郭卿,趁著起駕前的時間,你把大同的防禦先接手,不到位的地方,盡快落實,有什麽困難的地方,趁著朕還在此,一並給你解決了!”劉承祐又瞧向郭崇威吩咐著,還開了句玩笑:“征程方返,就委以操勞事,莫覺朕不恤臣下呀!”

郭崇威趕忙道:“陛下言重了!”

宴席結束,劉承祐單獨留下柴榮,讓他陪著散步。

“陛下,何故顧慮重重?”柴榮問道。

背著雙手,吹著已然舒適不少的夜風,劉承祐道:“戰爭期間,如負泰山之重,這結束戰事,各類事務,紛至沓來,繁瑣更勝從前啊……”

感慨了一番,劉承祐道:“天色已晚,朕也不廢話了,此次北伐,歷時八月,上下將士,立功頗多。如何酬功,如何賞賜,如何調整軍職,安排工作,可是個大工程,不好處理啊!你是樞密使,該當替朕參謀參謀!”

聽他這麽說,柴榮精明的雙目中流露出一抹思索,很快,問道:“請陛下示下!”

“你覺得,石守信與楊業二將如何?”

“有勇有謀,統帥之才!”柴榮恍然,應道。

“他二人,當以何職酬之?”

思吟了一會兒,柴榮道:“石守信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楊業可為殿前都虞侯!”

聽他這麽說,劉承祐不由遲疑道:“他們才三十歲出頭,貿然提拔至此高職,人心能服?”

柴榮則平靜地說:“石、楊二將的能力、資歷與功績,都是經過檢驗的,全軍之中,少有能及,何人敢有非議?再者,陛下用人,素來量才任用,如今怎麽遲疑起來了?”

或許劉承祐自己都沒有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開始更喜歡用年紀更長、經驗更豐富的文武了。要知道,當初趙匡胤為殿前都虞候時,也才二十六七,當時他可沒有什麽遲疑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