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2頁)

不過,不論怎麽說,拖下去,大漢的底氣總歸要足很多。

安審琦言罷,柴榮則從從容容地將他的考慮說來,直接點明,戰事拖延太久,大漢的付出的代價太大。

而後道:“大軍休整,這是必須的,然而,一味地拖延,臣不敢苟同。我們並不能保證,一定能拖垮契丹,倘若半年之後,戰事猶未終結,農時已至,且師老兵疲,我們繼續作戰,還是選擇撤軍?

是以,臣以為,以勢迫敵,是可以采取的做法,但不能固此不變,還當采取更積極的策略。而今,李重進已牢牢地控制住縉山,遼軍敗兵屯於懷來,臣建議,趁著嚴冬到來之前的時間,先收取媯、武、新、蔚幾州!”

柴榮還是一貫的風格,喜歡追求主動,把局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整個人都透著種積極進取的昂揚鬥志。

柴榮情緒極富熱情,言語極具感染力,對其諫言,劉承祐顯然也是有所思考。有一點現實情況,是劉承祐不得不承認的,此番北伐,是大漢立國以來打得最富裕的仗,但付出的代價,也足以讓他感到肉疼。

沒有輕易表態,劉承祐又看向趙匡胤。面對天子的目光,趙匡胤顯得很平靜,拱手說:“陛下,南口一戰,臣苦思而有所得。遼軍本取守勢,然轉守為攻,大發兵馬二十萬,意欲全殲陳留王軍,臣以為,就是遼軍知曉,憑其國力,難以長期與大漢鏖戰抗衡,是以想通過打擊我一路大軍,而破困局。

臣以為,不必急切與戰。以我軍如今的實力,在儒州既下的情況下,想要進兵出塞,趁勝痛擊遼軍,並不難,一舉收復媯、武、新、蔚諸州,同樣可期!

然而,臣顧慮的是,經南口重創,遼軍怕不會再敢同我軍正面對抗消耗了。媯武諸州,地勢狹促,實不便騎兵展開作戰,如果讓剩下的十余萬遼軍撤到雲朔地區,那無異於使其脫離山地牢籠,釋放其騎兵作戰能力。

若能把遼軍拖延在此地,既可拉長其戰線,消耗其國力。待到來年開春,也是其兵困馬乏之時,屆時出擊,可起摧枯拉朽之效。

同時,臣以為,可加強河東方面的實力,屆時,兩路大軍夾擊遼軍,勝勢在我。”

趙匡胤的考慮,算是周全了,也給劉承祐提出了一個更清晰的思路。

“藏用有什麽看法?”劉承祐又問高懷德。

相較於柴趙,高懷德的回答,要簡單許多:“臣以為,當下以休整為要,具體如何用兵,還需看遼軍的反應,屆時再隨機應變!”

“藏用說得是!”看了高懷德一眼,劉承祐嘆道:“是啊,用兵之道,因地制宜,隨機應變!還要看我們的對手,是何反應!”

“你們覺得,遼軍會不會主動放棄山右諸州?”劉承祐突然說道。

對此,幾人面面相覷,卻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復。

“倘若如此,那我們也只能選擇趁勢疾進了!”劉承祐嘆息道:“如趙卿所言,不管如何,河東的實力,該當加強了!”

事實上,南口一戰後,漢軍北伐的第一階段目標,已然達成。肘腋之患,基本被消除,遼軍的勢力被徹底趕出燕南,只是時間問題。

下一階段的目標,當放在全復燕雲十六州上,對此,漢軍軍力布置,也該做個全盤的調整。其中,最大的調整,當在河東兵馬的,原本的牽制之軍,當作為伐遼主力來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