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2/3頁)

他步伐快,安審琦動作更麻利,一點也不像個六旬老翁,揮起鞭子就朝韓令坤抽去,一連三下,鞭鞭都打在韓令坤的臉上,把他給打懵了。

安審琦惡狠狠地盯著他,手指著北面,唾沫橫飛,怒聲道:“將士還在浴血廝殺,頑強擊敵,你身為統兵主將,焉敢棄營而走,背軍而撤!”

面對盛怒的安審琦,韓令坤張了張嘴,想要解釋什麽,然而臉上的劇痛,讓他一時沒能說出話來,淚腺都有些失控。

回望北面,殺聲猶酣,遼軍攻勢猶盛,但漢軍雖敗未潰,其並沒有能夠趁勢一舉鑿穿漢寨。從前營到後營,有漢軍民散奔著,但還有一些軍士,就地重新結陣,拼死抵抗,將遼軍再度拉到陣地戰上來。

其中,有兩名將領,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一人名叫劉廷翰,是安審琦部下都將,同屬河北邊軍,早年在柴榮,受其提拔,此番與韓令坤一起在前寨抵擋。

崩亂之際,他也受到了影響,不過在遼騎的沖擊中,他積極集結兵士,高呼“不要亂,不要散,亂則必死,散則必亡”。並親自提刀,帶著人斬殺向南突進的遼軍。

在這樣混亂的局面下,就怕沒個主心骨,有劉廷翰帶頭,立刻有不少的漢軍匯聚在他身邊,重新結陣,對抗遼軍。

而其他的漢軍將士,也多受感染,各自襄聚,以對抗遼軍。這些人,都是經歷過沙場磨礪,訓練有素的人,知道如果完全崩潰,只會陷入被遼軍追殺、任其屠戮的局面,是以哪怕已是強弩之末,仍舊鼓足余勇,奮力抵抗,不是為了大局,而是為了求生。

另外一人,就是老將王殷了。此番北伐,皇帝劉承祐終於給了他一個機會,令他從軍,以其資歷,調撥了三千河北州兵給他指揮。

敗勢傾頹之際,王殷做法與劉廷翰相類,集結將士,就地抵抗,與其步步危機,為人宰殺,莫若奮起力戰,爭取生機。

而王殷的意志,尤其堅決,此次參與北伐,是他為自己正名,為子孫賺取福蔭最後也是最好的機會。此戰,如果戰敗了,責任固然不在他,縱然最終保住了性命,晚年也要淒涼度過了。與其如此,莫若決死抗擊,即便戰死了,還能有個烈士的待遇,蔭庇子孫。

是以,當王殷抱著一種破釜沉舟,有死無生的決心時,所爆發出來的能量,是驚人的。年近六旬的老將,手執掉刀,身先士卒,連斬遼軍,身被創傷,似無所覺,戰意猶高。仿佛回到了十一年前,隨軍攻打杜重威時,箭矢中首,而折簇口中的風采。

王殷這老將英勇無畏的表現,是十分鼓舞士氣的,周遭將士,無不深受感染,慨然抵抗。

就這樣,在劉廷翰、王殷等將軍軍官的率領下,前寨的漢軍雖敗,但表現出了極強的韌性,當然,也是求生欲望的催動。

漢軍將士,也不管什麽編制了,各自集結,就地抵抗,組成一塊塊小陣,眾者上千,寡者過百乃至數十,與遼軍展開搏殺。

戰場的形勢,就在這種亡命搏殺之中,陷入了一種完全混亂的狀態中,不只是漢軍,突入的遼軍亦然。遼軍所仰賴的騎兵的突擊能力,遭到了極大的削弱與遏制,根本沖不起來,對於遼騎,漢軍是專盯著馬腿砍,逐漸將遼軍拉扯進一場亂戰之中。而很多遼軍,幹脆下馬作戰,亂戰亂打,打成一鍋粥。

韓令坤這邊,被安審琦一通抽打喝罵,臉上的疼痛,比不上內心的羞臊,也不多說什麽了,朝安審琦一禮,說了句:“陳留王在此,我無後顧!”

說完,帶著他那數百雄安軍卒,轉身向北沖殺回去,並且一路收攏敗卒,斬殺那些完全喪失志氣漢卒,再無反顧。

安審琦這邊,把五百重甲步軍也派上去了,這些人,是生力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犀利異常。

他自身,則親自坐鎮後營,不再動彈。調動人手,在營前繼續設置防禦工事,擺陣挖坑,沒有絲毫放松,不敢浪費前寨將士,浴血作戰,給他爭取的時間。

同時,自中軍、右寨調動兵馬支援。安審琦心裏很清楚,一場亂戰,雖然打斷了遼軍的進攻節奏,但憑借著優勢的兵力,磨都能把前寨的漢軍磨死。

興捷軍石守信這邊,也收到了後撤的命令,帶著人,朝左寨縮回,牽制的遼騎不肯輕易放過,但通過幾輪弓弩的打擊,成功擺脫。不過,那數千河北邊騎,則繼續留在寨外,與遼騎遊鬥拉扯。

在其後,在保證防禦的基礎上,石守信也派軍向前寨支援,如此,漢軍呈現出一種包夾前寨遼軍的姿態。

遼軍中軍,在得知寨中戰況後,耶律琮不由嘆道:“固知漢軍強悍,卻未料其堅韌至此,實乃大遼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