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2頁)

張洎頷首,恭恭敬敬地將文墨未幹的詔文給他過目,這是一封《勸將士振奮挺進痛擊契丹詔》。劉承祐看了看,卻搖搖頭,說:“辭藻太華麗,矯飾太多,寓意太深刻,給一些將校,他們都不一定聽得懂,而況於普通士卒!”

“重寫,除了要鼓舞士氣、激發豪情之外,還要粗俗易懂,越俗越好!”看著張洎有些尷尬的表情,劉承祐笑了:“讓你這個大才子,寫一篇粗鄙文章,是不是難為你了,有辱斯文?”

聽這話,張洎哪敢點頭,當即道:“陛下言重了!是臣迂腐了,既然是寫給北伐將士的,若將士們都聽不懂,縱使錦繡文章,失其本意,又有何用?”

看著張洎,對他的這個覺悟力,劉承祐還是挺滿意的。事實上,如果劉承祐能有文采,這篇詔文他會選擇親書。這些年,由劉承祐親自所擬的詔書也不少的,但大部分都是行政令文,幹巴巴的,有的甚至言語還不通順,暗地裏還是丟了不少面子的。

事實證明,皇帝是需要幾支好筆杆子的,尤其是能夠正確領會自己的意思,並用行雲流水的辭藻,將它記錄下發轉達,這樣的人,也是挺難得的。

這些年,劉承祐也經歷了不少人,陶谷、王溥、王著、李昉、趙曮、趙普,最得劉承祐心的是趙曮,可惜英年早逝了,後來是趙普,還在成都,至於這個張洎,勉強合格,就是性格有些缺陷,心胸不夠開闊。

張洎沒有重擬詔文,而是重新行禮,喚了聲:“陛下!”

“怎麽,你有話說?”劉承祐略帶好奇地看向他。

張洎鄭重地說道:“陛下,到了幽州,還請陛下穩居堅城,以督諸軍,萬勿再向北涉險了!”

聞之,劉承祐眉頭一揚,道:“你也管起朕的行止來了?”

此番,從親征決議到行軍北上,劉承祐是不停地被勸諫,對於求穩的一些官員而言,他最好待在大名府,展示親征的意思即可。即便北上了,留在三關也好,到幽州,乃至上前線,確實是有不小風險的事……

“臣不敢!”張洎可沒有以直邀寵的習慣,趕忙解釋道:“只是兩國大戰,數十萬軍隊交鋒,兵兇戰險,陛下身系天下安危,不可不慎!”

“你也說了,朕在大軍之中,何慮不測?如說危險,自河東起兵之後,朕經歷的危險,又可曾少過?縮首城中,就策完全了嗎?”劉承祐盯著張洎,駁斥了一通,忽然說道:“卿是文人,怕上戰場,也是可以理解的!”

聽劉承祐這麽說,張洎當即不樂意了,有些激動道:“臣雖一儒士,不能挺劍殺敵,卻也有一腔報國熱血,他日若在戰場,臣必擋於陛下面前!”

張洎是沒法不激動,不爭,若是承認乃至默認了皇帝的話,那印象分可就大減了,可影響仕途,涉及到切身利益,張洎表現得還是很機敏的。

果然,聽他這番表態,劉承祐笑了笑。

“陛下,臣近來還聽聞……”

看他有些猶豫,劉承祐一擺手:“有話直說,既然開了頭,何必在朕面前遮遮掩掩!”

聞言,張洎也就開口了:“外界有傳言,說陳留王是北伐行營都部署,統領幾十萬大軍,其子又是禦前班直,拱衛陛下的安全……”

“你今天的話有些多啊!”對其進言,劉承祐回了這麽一句。

張洎立刻說聲,請道:“臣多嘴了,請陛下見諒!”

此次,趙匡胤為禦營都部署,安守忠是宿衛將軍,如果對這父子兩有什麽疑慮,那還不至於,尤其安守忠,從18歲起就到劉承祐身邊聽用了,這8、9年下來,感情也深了。當然,皇帝是從不輕易講感情的……

宛平,以安審琦、趙匡贊為首,數萬人肅立迎候於此,用良將如雲、士卒如林來形容,是一點不為過的。雖然劉承祐一直在提倡縮減簡化各類流程,然而打他心裏,還是很享受這種眾心捧月、萬眾臣服的感覺,這等場面足以滿足他的虛榮欲。

“萬歲!”

“萬歲!”

鑾駕還未停下,萬歲的呼聲已然爆發開來,並逐漸向四周擴散,暫駐於幽州城內外的二十萬軍眾也是聞聲而呼,包括城內的士民,都有湊熱鬧的。幾十萬人齊聲呐喊兩個字,所造成的聲勢,震撼蒼穹,直插雲霄。

在萬眾呼聲中,劉承祐走出了鑾駕,站在禦夫前,擡眼望,除了烏壓壓的迎候隊伍外,便是北邊那座雄偉的城池。

十多年了,這還是他第一次履足此境。幽州,這座無數次讓他魂牽夢縈的城池,今日終於得窺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