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2頁)

然而,如今北伐議定,劉承祐又不得不多考慮一番。北伐的統帥,不需多考慮,劉承祐心裏早就做好了禦駕親征的打算。在這個前提之下,太子的議立,就提上了劉承祐的日程。

禦駕親征,可不像此前的巡幸北方,是要打仗,接近一線戰場的,誰能保證就沒有差池。劉承祐是個多思多慮的人,得為大漢做些負責的籌備,太子就是一個穩固後方的舉措。

見皇帝進入神思狀態,王樸侍立在旁,並不打擾。良久,劉承祐終於回過神,轉向王樸,再度露出笑容,親和地道:“卿這一日,想來也甚是疲乏了,朕就不多挽留了,回府歇息去吧!離京多年,東京已煥然一新,接下來,可盡情熟悉東京的風物民情變化。也趁機好生歇養一段時間,緩解多年的操勞,養精蓄銳,朕對卿還有大用!”

“是!臣告退!”見狀,王樸也適時地行禮告退。

待王樸走後,劉承祐又佇立凝思少許,喚來孫延希吩咐道:“傳朕口諭,從內帑之中,撥錢十萬,絹五十匹,賜與王樸府上!”

“是!”

王樸回京,劉承祐足足讓他歇息了20日,方才讓他重新投入工作,職分安排為崇政殿大學士、同平章事,並將他的爵位提升至東平郡公。

這又是一個對政事堂權柄進行制衡的舉措,雖然崇政、廣政二殿並立的格局早已形成,但論及實權,廣政殿那邊始終強於崇政殿。

崇政殿的學士郎官,更多的出於皇帝近臣的身份,參贊國務,一舉一動,主要代表著皇帝的意志。但在品級地位方面,是遠不如政事堂的宰相們的,主要負責的崇政殿學士承旨,也才被定為四品。如今王樸這個掛著大學士銜的重臣入朝,逼格一下子就上來了,也代表著崇政殿地位的進一步上升。

在進入6月的這段時間內,整個大漢基本處於外松內緊的備戰氛圍中,在沒有大肆動用民力的情況下,軍械、糧食、軍隊,以各種名義,分批北調。

朝堂之間,持續了一個多月的“南北之爭”也終告平息,似乎沒有討論出個結果。漢遼邊境,因為雁門之戰而緊張起來的氣氛,似乎有所緩解,雙方仍舊克制著。然而,表象終究是表象,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原本繁榮了數年的邊境貿易,徹底蕭條下去,自河東至幽燕,那大大小小的榷場、集市,基本都被關停了。

漢使王昭遠北上出塞,帶著大漢的善意與誠意,想要拜訪遼帝耶律璟,結果一直追到上京臨潢府,方才見到。

不約而同的是,在遼帝北歸之前,也遣使南來,想要就雁門的“沖突”做個解釋,緩和一下矛盾。而使者,正是那個戰敗的遼安平王耶律敵烈。不過這一回,可是一路漢騎護衛,被保護得死死的,密不透風。

在6月20日這天,劉承祐忽然召集文武大臣們到宮苑之中納涼避暑,開個座談會。雖烈陽高照,但綠蔭之下,碧湖之畔,飲著涼茶,吃著東京的小吃糕點,君臣笑談縱論,卻也是一派愜意景象。

吃了一口酥,劉承祐拿起冰帕擦了擦嘴,突然輕咳了一聲,引起了群臣注意,都收聲看向他。放下絲帕,劉承祐笑問道:“朕今欲立太子,以固國本,以延鴻緒,膝下諸子,誰可為繼業之人?”

這一番問話,讓範質等人,既驚且喜,看著他平靜的表情,都反應過來了,皇帝這是終於松口了。至於立誰為太子,並沒有什麽值得爭議的地方。

……

坤明殿中,符後挺著凸起的孕肚,靠在軟椅上,手裏拿著一卷書,默默地閱讀著,雍容華貴的儀度,足以令凡人自慚形穢。

一名宦官匆匆忙忙地跑了進來,莽撞的行為,引得侍禦輕斥。倒是大符,溫言問道:“何事如此毛躁?”

“娘娘,大喜啊!官家已降詔,於七月一日,冊立皇子旸為太子!”宦官眉開眼笑地回道。

其言落,大符玉指猛地抓緊了書冊,指甲幾乎將之刺破。不過,很快便露出了一抹淡定的淺笑,似乎並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