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2頁)

那一封奏疏,引起了朝廷內外的廣泛討論,幾乎構成一起政潮,因為皇帝對此態度曖昧,沒有立刻做表態,又有許多官員競相上奏,對此事表示看法。

情況也很清晰,大部分的朝臣,都贊同此論,畢竟是與自己幹系攸關的事情,利益重大。如果能夠取得皇帝的認可,那不只是他們這士大夫階層地位的拔高問題,至少還為自己取得一道“豁免權”。

朝廷內,軍隊沒有就此發表言論,他們有軍法管束,也輪不到他們參與考慮此事。勛貴們則是泛嘀咕,不知道文臣們所提的“士大夫”包不包括他們,講道理的話,他們作為大漢的貴族,待遇應該還會更高才是。

那是一場自下而上的政潮,不過,朝廷重臣,尤其是宰相們,基本沒有就此表態。輿情洶湧,他們要是帶頭,可就有逼迫皇帝的嫌疑了。

而對此表示反對的,也有一部分人,但是,聲音很小,並且迅速被孤立、批判。重臣之中,唯一對此明確表態的,乃是宰相範質,作為《刑統》的主要制定者,他堅決維護,甚至冒著失去官心擁護的風險。

而針對那場政潮輿情,劉承祐的反應似乎有些慢,穩坐釣魚台,放任上下討論,似乎在釋放一個善意的、有利的信號。

當然,他心裏真實的想法則是,自己這些年來是不是對文臣士大夫太好了,讓這些人飄了,拿著古禮舊制來忽悠他,他劉皇帝是研究禮制的人嗎?

同時也意識到,士大夫官僚階級,在他的扶持下,確實在壯大,在擡頭了。至少比起武夫當國的時代,他們真的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

那場爭論,沒有個結果,但是如今,也不需要再做什麽無謂的討論了,皇帝用這一場處決表明了他的態度。

刑不上大夫?扯淡!在劉皇帝這裏不存在,該殺,還得殺!

“官家,一應犯官已然在南市口被處決了,東京百姓爭相雲集,觀者逾萬!”萬歲殿內,張德鈞向劉承祐匯報著情況。

“嗯!”劉承祐淡淡地應了聲:“百姓們反響如何?”

“民皆大喜,撫掌贊揚官家英明,朝廷用法嚴正,可謂大快人心!”張德鈞說道。

聞之,劉承祐笑了笑,又問:“觀刑的那些官員們呢?”

“據說,人皆悚然,莊重而不敢松懈,人頭落地之時,有幾名官員,驚嚇過度,以致暈厥!”張德鈞說道,言語中竟然帶有少許的蔑視。

“是嘛!”劉承祐來了興趣,問道:“竟有如此不堪之吏,名字可曾記下?”

“記下了!”

劉承祐沒有追問下去,而是關心道:“你說,暈倒的人,是因為見不得那血腥場面,還是因為做賊心虛?”

面對皇帝玩味的目光,張德鈞謹慎地應道:“小的不敢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