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兵事(第2/2頁)

不過,沒有什麽政策、布置,是能百年不移的,只能結合當前的國情國勢,進行調整與發展……

甩了甩頭,清清腦子,回到樞密院的奏章上,想了想,提筆寫下一道制文,而後用印,吩咐下去:“將此制,發傳樞密院!”

制文言簡意賅,按照劉承祐的批示,樞密院接下來的重心,放在川蜀軍隊的整飭布置、以及撤兵事宜上,再著重強調了一點,加強對騎兵的建設。

劉承祐突然察看起大漢兵事,不只是因為平蜀的緣故,還因為,他的目光再度放到北方了。在劉承祐看來,收取川蜀後,南方剩下的小半壁江山,可從容取之,不會有什麽難度。以大漢如今的實力,只要不出意外,三兩年內可定之。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承祐覺得,是時候將注意力放到北面的遼國上了。加強騎兵的建設,就是一個信號,是為對遼作戰,進行軍事準備。

乾祐四年漢遼和議之後,已經整整六年了,大漢將士,壓抑著自己的鋒芒,也該針對性地磨礪自己的獠牙,準備向北方的大敵咬去。

這些年,遼國的發展,可一點不慢,睡王在位,似乎深暗“黃老”之道,又重用耶律屋質、耶律撻烈的等文武,國家的實力得到了長足的恢復。

十載過去,當年欒城之戰給契丹造成的創傷雖重,但十年的時間,足以使新一批的契丹少年成長起來。

不過,如今的遼國,最嚴重的弊端,還是上層權力的鬥爭。帝位在耶律倍與耶律德光這兩脈之間更替,火神澱之亂更是遺禍無窮。

耶律璟繼位之初,對契丹貴族有所安撫,廢置了耶律阮的一些漢制政策,極大的緩和的矛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總免不了陰潛圖謀之輩,想要效仿耶律察割,篡權奪位的皇室貴族,可不少。不過,都被耶律璟輕易平滅掉了。

雖然耶律璟的帝位還算穩固,大權專政,但因為帝位與權力的鬥爭,而造成的遼國上層政治的動蕩,總歸難免。但是,上層的政治再不穩,對下邊部民、州縣的影響似乎並不大。

說起來,耶律璟與劉承祐同歲,都還年輕,但二人分別統治著東方最為龐大強盛的兩個帝國,未來必有一場激烈的碰撞。

但是,劉承祐已經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並在進行軍事準備,耶律璟則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