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亂情(第2/2頁)

向公總率大軍,征討不臣,也是殺人如麻,怎麽如今心腸倒軟了起來,悲天憫人,可減將帥志氣啊!”

向訓喟然一嘆,帶著自嘲:“也許是人老多情吧!”

向訓倒如今,歲不過四十六,對於一個統帥大將而言,可謂盛年,但已屢屢在人前感慨言老,讓很多人都不理解。

高懷德輕笑道:“向帥都言老,這讓大漢那麽多老臣宿將,何以自處啊!”

聽其玩笑,向訓這才嚴肅了些,指著眉州所呈軍報,感慨道:“此番平蜀,陛下亟欲得者,城池、土地、丁口、兵甲,我北路大軍,從三泉首戰,一直到進入成都,一路征伐進軍,雙方前後所殞之性命,也就一萬多人。

而今,僅一個眉州,就殺亡逾萬,北面的平亂,已然死了不少人,再加因此亂遭受兵燹罹難的蜀民,更是難以計數。

我所慮者,即便成功平息此番蜀亂,蜀中生靈死傷過重,難免元氣大傷,日後,不好向陛下與朝廷交待的啊!”

聽完向訓的顧慮,高懷德默然,沉吟一陣,方才感慨道:“向公顧國憂民,真統帥也!”

“不敢當!”向訓擺了擺手。

“所幸,亂發於冬季,也沒有太多的黔首參與其中,否則若值農忙,耽誤了田耕,後果將更嚴重!”高懷德繼續道:“如若想要減少蜀地的破壞以及蜀民的傷亡,也唯有盡快平滅各州叛賊了,亂事拖延得越久,造成的傷害與損失就越大!”

向訓表示認可:“此言得之!”

“或可降下一道帥令,督促各州將士,進剿余叛,戡定禍亂!快過年了,也將至國慶,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高懷德建議道。

“敦促之令倒也不急需,趙匡胤是個有見識的人,也知曉輕重緩急,相信會處理好的。陛下可謂識人啊!”向訓說道,語氣中不乏對趙匡胤的欣賞。

高懷德點點頭,算是同意此點,走到標注著叛軍形勢的軍事地圖前,籌思道:“經過這月余的進剿,劍州境內,叛眾已被夷滅,綿州之叛也已式微,剩下的也只有梓州、遂州為患最劇。等徹底解決綿州亂賊,略作休整,再集中兵力打兩仗,當可平之。梓、遂若定,余者不足道哉!”

聽其分析,向訓考慮了一陣,回轉帥案,提筆寫下一道軍令,而後喚來帳前軍校,由其安排發往在北面督剿的趙匡胤。

不是一道催促的軍令,只是再作強調,命進剿諸軍不需侵犯平民,並在征討過程中,盡量減少殺戮。

戰爭就意味著破壞與死亡,向訓還是明白的,不可能完全杜絕,只能盡他所能,盡量給蜀中多留幾分元氣了……

“啟稟都帥,成都趙府君進營求見!”

“快請!”

趙普掀帳入內,腳步匆匆,身上帶有的冷意迅速被帳中的溫暖驅散。這段時間,漢軍平亂雖急,但忙碌,還得屬趙普。他雖然只掛著權知成都府的職位,但實權很大,作為由漢廷派入蜀中職銜最高的官員,可以參與整個川蜀的政務,沒有任何問題,皇帝給了他便宜之權。

手裏有多大權力,就需要承受相應的繁累與壓力。當然,對於趙普而言,川蜀的履歷是他仕途生涯一大躍進的機會,自然是盡職盡責,未敢有絲毫廢怠。

“不知向都帥,召本府前來所謂何事?”入帳,也顧不得寒暄了,趙普直接問道。

“這段時間,成都及周遭的平穩,辛苦趙府君了!”向訓平和一笑。

不過,見他一副“我很忙”的表情,向訓將眉、嘉的軍報交給他,道明意圖,說:“郭進發來捷報,眉、嘉境內叛亂告平,余賊也已肅清,趙府君可以安排人整治政務,厘分田畝了!”

為“土改”之事,漢廷緊急調遣了一批幹吏入蜀,“協助”地方整治土地,那些人,基本由趙普統一安排。聞言,趙普接過一覽,沒有多話說,當即點頭應允。

向訓又繼續道:“北面的州縣,也可派人去了!”

趙普有些意外,提出疑問:“若本府所知無誤,北面的叛亂,尚未平定,叛眾尚在結聚頑抗吧!”

向訓輕輕一笑:“頑抗是實,不過其勢已日薄西山,被我軍完全壓制,亂情得到控制,前方打仗,後方分地,並不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