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2/2頁)

相較之下,夔州的戰鬥,看起來輕松順利,沒什麽復雜的算計,就是一路平推,看起來沒有太大波瀾。但論及戰果,同樣輝煌,甚至看起來戰果更豐,代價更小。

李處耘繼續道:“夔州一戰,至雲安韓保貞兵敗被擒為止,我東路大軍歷時十日,前後共殲蜀軍水陸25000余卒,俘虜兩萬余,繳獲大小戰艦、舟船245艘,米粟20萬斛!

夔州既陷,東路入蜀門戶大開,且東川地區,再無蜀軍重兵駐守,自夔州以西之萬、忠、渝、瀘、遂等廣大地區,都將唾手可得,行軍接收,傳檄而定!”

聽其言,在座諸公,都不禁頷首,兩路凱歌,兩路大捷,滅蜀形勢,可謂一片大好。

“發兵伐蜀,至今也不過月余,照此情勢,只需兩個月,即可兵進成都了!”劉承祐說道,這樣的進展速度,哪怕有所準備,仍舊出奇意料。

“依臣看,或許用不了兩個月,大漢戰旗便可立於成都城頭!”慕容延釗忽然開口,出驚人之語。

看向他,劉承祐好奇道:“卿何出此言?”

慕容延釗輕笑道:“陛下,臣在殿前司時,與趙元朗共事數年,深知其膽識韜略,東路入蜀,十日而下夔州,可見其才。夔州以西,兩千裏州縣,無可當著,以臣看來,他不會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一州一縣地打過去。

此番西征,調集了大量船只,再兼繳獲。臣以為,趙元朗會揀精銳登船,舟師開道,越過川東州縣,跳躍作戰,充分利用江水交通之便利,直趨成都。

蜀中或還剩些軍隊,但戰力堪憂,絕對無法抵擋。只要成都拿下,兩川可定。自夔州至成都,哪怕只日行八十裏,二十日左右,亦可抵臨!”

慕容延釗言罷,柴榮想了想,也接話道:“趙元朗乃難得的帥才,當年在淮東,便多有出奇之舉,屢屢克敵制勝,此舉他做得出來。或許,他的進兵方略的奏章已在道上。如今已是八月十日,或許他距離成都已不遠矣!”

聽二樞密對趙匡胤不勝溢美之詞,劉承祐眼珠子轉悠了下,灑然道:“朕既委其東路主將,自有臨機決斷之權,朕與諸公,坐觀表現,靜待捷報即可!”

聞天子之言,趙普不由恭維道:“陛下之襟懷,足以囊括四海啊!”

直接免疫其誇獎,劉承祐形容微肅,環視一圈,說道:“綜合的如今的情況看來,鐵蹄所向,滅蜀容易,如欲治蜀,卻不可大意。兩川僻處西南,山高路遠,割據數十載,自成一系,如何將之徹底、完全納入朝廷的統治,這是接下來朝廷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陛下慮事深遠,不以兵勝,而生驕心,臣敬佩之至!”範質起身應道:“臣以為,覆滅孟蜀之後,當行善政以求治安。其一,安民,務領伐蜀諸軍,嚴肅軍紀,不得行侵犯之舉,另,伐蜀之前,兩川民情紛擾,成都有糧匱之憂,地方有盜匪滋擾,皆需撫定;

其二,撫軍,伐蜀戰事至今,所俘蜀軍,已有兩萬余。發兵之前,蜀境有兵十數萬,待到滅蜀功成,俘獲當更多。所受之蜀卒,該當妥善安置,否則蜀亂難已;

其三,善待蜀國君臣,進入成都之後,對於宮室、衙署不得侵擾,其主臣不得欺侮,蜀境州縣官吏,可暫留任,以安其心。”

聽範質諫言,劉承祐的表情平靜地有些異常,似乎另有意見,不過,嘴裏還是對其褒獎道:“範卿所慮,老成謀國,政事堂及樞密院,可就此三條,擬些詳細的善後條陳,以咨行施!”

“是!”

“另,朝廷這邊,也當提前準備好,調派入蜀的職吏!”頓了下,劉承祐又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