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2/2頁)

在奉節城東,蜀軍搭建了一座橫跨兩岸的浮梁,與其說是道浮橋,更不如說是道柵欄。木柵三重,鐵索橫江,鐵錐猙獰,尖刺崢嶸,直向東方,目的嘛,自然是為了阻擋漢軍舟船的進擊。從漢軍西進開始,夔州節度便投入人物力進行修築,如今已成規模,也是蜀軍防禦的底氣之一。

而在下遊不遠處,幾艘走舸,停泊於岸。東路軍的主帥趙匡胤,便是佇立船頭,遙望那道“堅固”的防線。龐大的浮梁,就像一條張牙舞爪的黑龍,橫臥於江上,在江水的沖擊下,緩緩湧動,透著危險的氣息,似乎隨時打算將敢侵犯它的一切事物吞噬。

“趙都帥,查勘敵情的事,自有人做,你身為一軍統帥,身系三軍安危,何必親自涉險而來?”在其側,以龍棲軍都將、東路都虞侯之職從征的張永德,不由對趙匡胤道。

“無妨!蜀軍還拿我趙匡胤沒辦法!”趙匡胤淡淡道。

伸手遙指橫亙江上的防禦浮梁,趙匡胤輕笑說:“這道浮梁建得不錯,我軍舟船逆流而上,若是撞上去,還真會船毀人亡!沿岸的堡壘也很有條理,置兵於其內,既可拱衛浮梁,還可居高臨下,以弩炮控制江上……”

趙匡胤嘴裏滿是贊嘆,但表情間,始終從容輕松,明顯已經找到應對的辦法了。

張永德則道:“昔聞晉初之時,晉師伐吳,吳軍大造鐵鎖鏈,投於長江險狹處,橫斷大江,以阻晉師順江東下。蜀軍,大抵是效仿此法,想要阻我軍進途!此舉,卻是有些癡心妄想了!”

“張將軍博聞啊!”趙匡胤對張永德投以贊賞的目光,眼神明亮,問:“依你之見,我軍當如何打破其妄想!”

張永德想了想,說:“浮梁雖立,但猶需兵卒駐守!只需分軍登岸,水陸並進,破其守橋之軍。而後趁勢奪取浮梁,渡江攻打奉節城。”

說著,手指向北面,張永德繼續說:“如此進軍,還可越過沿江北岸的石門、白帝城等寨及其護江堡壘!所以,這道浮梁,非但難起阻我大軍之效,反與我軍進軍之便途!”

聽其分析,趙匡胤下意識地撫掌,道:“張將軍真智略之將也!”

“趙都帥真統帥也!”張永德一臉謙虛之態,看著趙匡胤:“這些情況,只怕已盡在都帥胸中了吧!”

趙匡胤沒接這話,而是順著其分析往下說:“如欲達將軍所謀,需拔南岸諸堡,破其守橋之軍。這進攻任務,就交給張將軍如何?”

“奉令!”張永德應承得很幹脆。

點了點頭,趙匡胤招呼著:“看也看得差不多了,傳令,調轉船頭,回巫山!”

“是!”

在趙匡胤親臨查勘敵情之時,江岸的蜀軍守備實則有所察覺,但是,都不敢輕動,任其來去自如。

“那便是白帝城吧!”回程之中,指著北岸的一座小關,趙匡胤饒有興趣地問向導。

“回都帥,正是!”

“夷陵之戰後,漢昭烈帝於彼托孤,是以聞名。等破了奉節城,抽得閑暇,當前去遊覽瞻仰一番……”趙匡胤輕笑道,頗有閑情逸致。

七月二十六日,在巫山休整了一日的東路伐蜀大軍,再度登舟西進,至石門,趙匡胤下令,兵分兩路,水陸並進。陸上由禁軍將領張永德、劉光義,率師棄舟登岸,直取橫江之浮梁,趙匡胤自率大軍,以為掩護策應,吸引禦防蜀軍的注意。

夔州的戰事,進入最後階段,東路入蜀的咽吭之地即將被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