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趙都帥(第2/2頁)

不得不談談天賦,有的人,天生就具備統帥氣度與胸襟,飽經磨礪的趙匡胤,更是其間翹楚。短短的時間內,僅通過言行舉止,便收服軍心,使得上下大悅。

有一說一,皇帝劉承祐是沒有這種本事的,同樣是統帥,多年以來,劉承祐靠的,是身份的壓制,權謀的施展,利益的邀買,使得上下臣服。雖常有親民親軍之舉,但劉承祐實則是高高在上的,內外將臣,敬畏的是他苦心孤詣,費十載而不斷樹立起來的權威……

夜幕降臨之際,大軍船隊漸至,在諸軍將領的調度安排下,有序調整,停泊暫駐。暮色之間,舟燈明亮,連成一片,仿若長龍,而新占之松木寨,便是龍首。

身處“龍首”之間,登高西望,趙匡胤身姿愈顯雄闊,腳下是江流湯湯,身後是軍旗獵獵。首戰告捷,他的眼光,已然不局限於夔州境內了,淩厲的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萬水,兩千裏州縣,落在那座富庶的錦官城間。

此番伐蜀,朝廷給東路軍的定位,是為偏軍,乃為策應北路大軍。但是,不足為人道者,是趙匡胤可沒有真的把自己當作配角,甘於陪襯。腦中勾勒出,自夔州以西的蜀國州縣及交通,一個想法,在其腦中縈繞,一個計劃,在其心中生根發芽。

……

七月下旬的成都城,秋意已經十分濃厚了,秋風蕭蕭,黃葉飄零,自漢軍大舉伐蜀後,本就不怎麽安寧的西南大邑便震蕩不斷。

平原上的谷糧已然開始搶割,糧價繼續走高,既因為百姓瘋搶,也因為大部分糧食,也需運往前線,支持大軍作戰。

不過,在蜀主孟昶的一道嚴令下,官府出告,官兵出擊,逮捕、查抄了一大批囤積居奇的商賈之後,糧價終於有所回落。

事實上,僅糧食資源而言,蜀中並沒有那麽得缺乏,只是需要看,掌握在誰的手裏。孟昶這一番舉動,打擊了不法份子,釋放了一定的成都民怨,但同樣的,也得罪了不少官商,從而催生了不少積極聯絡北漢的帶路黨……

“有沒有前方的戰報?”

近半月以來,孟昶總算是從水晶宮中的美酒佳人、詩詞歌賦間擺脫出來,察問軍情軍政。

自王昭遠與韓保貞(正)分赴北、東,主持禦漢軍事之後,臨時主持蜀樞密院的,乃是宰臣歐陽炯。

歐陽炯者,蜀中老臣!所長者何?寫詩,繪畫,長笛!

政殿內,面對孟昶的詢問,歐陽炯盡量安慰道:“三泉雖失,所幸王審超將軍,及時毀壞棧道,斷漢軍南下通途。而今正在修建棧道,日進不過二三裏,王樞密北上之後,總督諸關寨兵馬,又有漫天嶺之險,足以拒漢!”

“至於夔州,尚無戰報傳來,不過有韓副樞密提前聚兵東援,以三峽之險,亦可無慮!”

聽歐陽炯之言,孟昶下意識地安心了幾分,松了口氣,喃喃道:“但願王昭遠、韓保貞,不負朕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