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2/2頁)

因荊湖弊案,趙上交舉薦贓吏,又被挖出了過去一些不合制的行為,趙上交坐貶邠州,任判官。

此時,回憶起這件事,劉承祐有所恍然,不禁搖頭道:“這個趙曮,他是心中不安啊!”

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盯著趙普,吩咐道:“差人陪同太醫去趙府探病,看看趙曮病症如何,如果方便,讓他進宮見朕!”

“是!”

稍晚些的時候,劉承祐再度見到了趙曮,俊秀的面上一片燦白,明顯的病態。劉承祐當即朝內侍道:“快,扶他就座,給他上茶!”

“謝陛下!”趙曮謹守禮節。

看著他,劉承祐說:“朕有言在先,你身體既然如此不爽,就不必進宮了,何必受這勞累?”

趙曮輕輕地笑了,應道:“臣正有一本章,欲面呈陛下!”

說著,便在袖中,取出一本奏疏,敬呈禦案。劉承祐略帶疑思,只稍微一覽,便按案上,語氣嚴肅地道:“朕不允!”

這,也是一封辭表。

見皇帝的反應,趙曮感動的同時,保持著平日的謙恭,起身拱手,動情道:“陛下容稟。臣本無匡濟之才,為陛下所重,簡拔於士林,任用於遇前,受腹心之寄,出入帷幄,優深遇厚,有別於常,臣深感之。

為酬君恩,赴蹈從容,然臣終究歲淺行薄,臣之才德,難配其位,臣受恩寵,不副其功,常省己身,思之只覺汗顏。唯有去職,讓位於賢,心無愧也!”

聽其陳情,劉承祐不由用力地一擺手:“朕知你謙恭,但何以如此自我菲薄?你趙曮在朕身邊這麽多年,協理事務繁多,有何事是沒辦好的?又有何事遲誤、怠慢?你可能列舉一二?”

問完,不待其接話,劉承祐又定定地看著趙曮:“你說,是不是因為你父親的事?如果是,朕告訴你,父是父,子是子,朕絕不因你父之案,牽連於你!”

見皇帝激烈言語間盡顯挽留之意,趙曮搖搖頭,認真地說:“臣豈不知陛下之雅量高涵,只是,臣身體有虧,近來更是覺精力難濟,實難料理崇政殿事務。以病弱之體,擔千鈞之責,於國於君,於朝於事,皆無利處……”

見他滿面病態間的坦然笑意,再聽其語氣,劉承祐知道,他還是受其父之事的影響了。劉承祐,實則也有些想不明白,他的愧疚不安究竟來源於何處,該怎麽解釋,就像鉆牛角尖一般,讓人無奈。

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問:“你去意已決?”

趙曮伏首:“請陛下成全!”

深吸了一口氣,劉承祐情緒回落,擺了擺手:“罷了!罷了!朕不留你,不過,你還年輕,就別提什麽辭官了,朕斷不容許。”

“如今地方上,有什麽合適的缺職?”劉承祐問候在邊上的趙普。

趙普道:“徐州!”

“徐州是個好地方,你就去那裏當知府,順便養病!在地方上待幾年,再還京!”劉承祐對趙曮道:“這件事,朕不許你討價還價!”

見皇帝態度堅決,趙曮只得拜道:“臣奉命謝恩!”

等趙曮退下後,劉承祐心情徹底平復下來,斟酌了片刻,對趙普道:“趙曮去職,崇政殿的事務,就由你接任了!”

“是!”

趙普也顯得很冷靜,當然內心的狂喜,沒有表露出分毫。兩年多了,總算是熬出頭了,上位成功!

就如趙曮自己所言,劉承祐對他是恩寵尤深,乃至過分,不過對其請辭,心裏還是有些悶氣的。然而,沒有過太久,他就顧不得心頭的少許郁悶了。

乾祐九年八月十二,在開封城準備歡度中秋之際,劉承祐收到噩耗,趙曮在就任途中不幸落水,病症加劇而卒,年僅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