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一圖一冊

“陛下,有一事,值得朝廷倍加警惕!”盧多遜拱手。

“你說!”收起了感慨的情緒,劉承祐看向他。

盧多遜嚴肅道:“就臣所觀,河西脫離中原多年,中原的影響已然衰弱到一定的境地,大唐舊土受到諸胡的嚴重侵占,當地遺民也日漸衰微,雖保留一定漢俗,卻也頗受胡風影響,與之融合,不再認為自己是朝廷子民。即便是歸義軍,也不例外,胡風濃重。

這是一個十分糟糕的情況,朝廷若不求變,采取措施,長此以往,河西故地將徹底為諸胡所據,從土地城池,到文化傳統,俱與中原割裂,不復為朝廷所有……”

盧多遜的話,引起了劉承祐的思考,腦海中浮現出一些“既有”之畫面,更加深其重視。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道:“可以想見,長年以來,朝廷在河西力量衰退,甚至已無實際影響,大片的土地胡虜所占據。

大唐遺民、舊民們,得不到朝廷的保護與支持,群狼環伺之間,要艱難生存,自然會求變,以適應之。這樣的情況下,朕豈能舍望他們,對朝廷保持忠誠與順服?”

對於西北的情況,劉承祐看起來,是秉持著一種包容與理解的態度,顯得十分坦蕩。或許感慨,或許惋惜,也有發兵收復舊土、拯溺遺民的豪情志向,就是沒有那種偏激的憤恨,畢竟,前朝種下的因,方得今之果,他看得很開,只是打算盡力挽回,收拾舊河山。

“朕遣你們西行,既為了解刺探河西的情況,也想通過你們這支使團,向西北遺民宣告,大唐雖亡,大漢猶在!終有一日,大漢的旗幟,當遍插河西諸城,河西走廊、絲綢之路當再度打通,大漢的聲威與榮耀,當廣傳西域……”劉承祐鄭重地說道,像立誓一般。

聞之,盧多遜面露雀躍,起身便道:“臣,願為駕下牛馬走,任憑驅使,輔助聖主,成就西進大業!”

一旁王探事,也跟著拜倒,說:“臣也一樣!”

擺了擺手,劉承祐這才看向這個一直沉默寡言的漢子,溫和道:“你是武德司的人,帶隊護衛使團?叫什麽名字?”

“正是,小的名叫王寅武!”王探事稍顯局促,這還是他頭一次覲見皇帝。

“能將西使隊伍安全帶回,不容易啊!”劉承祐說。

“小的受命,唯有恪盡職責,寧死不惜!”王寅武嚴肅道,對皇帝保持著異常的恭敬。

從李少遊時期起,武德司便形成了一種文化,以天子鷹犬爪牙自居,對皇權的敬畏,慢慢地融入骨子裏。

“好!”劉承祐贊許道:“就是因為你這樣豪傑志士,大漢方能不斷強大昌盛!”

邊上,盧多遜也開口說:“西行途中,險地頗多,荒灘、戈壁、沙漠,馬匪、流寇橫行,再兼一些對大漢抱有敵意的部卒,臣等這一路,歷險無數,幾度徘徊於生死邊緣,有賴王探事,盡力以保,方才完成使務,得全性命歸來!”

“回來了多少人?”劉承祐問道。

提及此,二者的情緒微微沉抑,盧多遜應道:“連臣二人在內,只有二十三人,余者都亡於途中!”

“這些人,都是大漢的英烈啊!”劉承祐鄭重地道,看著二人:“你們不負使命,歷經艱險歸來,立了大功,該當重賞!想要什麽,盡可直言!”

聞問,盧多遜當即道:“臣希望陛下能賞賜些錢帛、米粟、田畝!”

“哦?”對其直接,劉承祐微感訝異。

察覺到劉承祐的反應,盧多遜繼續道:“臣等能夠回來,皆賴亡於西北的隨員護衛們,自身豈感奢望賞賜,冀望以此撫恤其家人!”

“這是應有之義!”劉承祐不禁頷首:“縱使你不提,朕也當對西使的勇士們以隆重的褒獎與賞賜,方不負英靈之忠誠與功勞!”

“陛下聖明,臣代死難之士,叩謝陛下恩典!”盧多遜道。

瞥了瞥盧多遜,劉承祐眼神中流露出少許的異樣,對其人的小心思,他當然是看明白的。為死難之人請賜撫恤,對其名望、聲譽,都是十分有利的,在皇帝這邊,也能加深好印象。同時,他西行的功勞,是實實在在的,皇帝對他又豈會吝於封賞。

當然,盧多遜或許也是發乎於真心,未必有沽名釣譽的小心思。但不管如何,他的進此言的行為,是值得鼓勵、贊譽的。

“你們這一路趕來,也太過勞頓了,朕就不拉著你們多問了!時間還長,朕容後再找你們暢談!”劉承祐寬和地體恤道:“張德鈞,命人好生伺候著,讓他們沐浴一番,換身新衣!”

“是!”

“謝陛下!”

盧多遜拜謝的同時,又自懷中取出本冊子,厚厚的一疊,有些臟,也有些卷角,慎重地呈上:“臣將這一路的見聞,悉數記載,匯同成冊,請陛下禦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