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2頁)

李浣為李濤之弟,原本應該避嫌,但推舉之前,劉承祐曾下詔,讓眾臣舉賢,不避親仇,雖然增加了一條“連坐舉主”,但也算是劉承祐的一種用人態度。中下層吏職,或許無礙,但一道布政,顯然是該有所保留的,而李濤顯然把皇帝的話太當真了,果真舉薦其弟。

結果嘛,在劉承祐的仲裁下,讓竇儀摘了桃子。

思來,劉承祐也是不禁感慨,馮道剛隱退的那一兩年間,李濤與範質堪稱同志,朝政國事,處置意見,多共進退。

事實上,李濤也得感謝範質的對抗,否則,以李濤近兩年來攬權的表現,劉承祐只怕會廢了他。不可否認,李濤理政是把好手,處事也十分得當,更兼輔政兩代帝王十載,功勞苦勞也是不少。然而,當引起皇帝的不滿與忌憚之時,能力、功績什麽的,都是浮雲,會被選擇性遺忘。

一絲笑意,慢慢地在嘴角洋溢開來,目光朝向南方,劉承祐突然有些好奇,沒有他在東京的日子,朝堂之上,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回過神來,劉承祐又開始考慮,對於竇儀與李浣這二人,總需要有個處置辦法,但是,如何處置,以何名義處置,劉承祐仍舊還沒個決定。

竇儀與李浣這邊,前後腳離開行宮,出宮之後,互相看了眼,話不投機,一言未發,各自散去。

“使君,是否回衙司?”家仆引著車馬,恭敬地問道。

“不了,回府!”竇儀想了想,冷著臉。

“回府?”家仆有些意外,看了看天色,春光明媚的。

“回府待罪候旨!”竇儀淡淡地說了句。

待到等上車駕,放下簾席,獨處之時,竇儀方才深深地嘆了口氣,露出苦笑。心中有所感,這一回,怕是難以輕松度過了,一抹苦澀堵在心頭,當初在東京犯顏直諫,惹得皇帝不滿,都沒今日這般患得患失過。

從竇儀本心而言,他並不認為自己有過重的錯誤,至多算不和諧同僚,並將矛盾捅到東京。若以擅權怠政罪他,是真不服氣的,上任以來,兢兢業業,從無懈怠。

同樣是布政使,看王樸在淮東的權勢,揚州知府敢似李浣那般與他對台?他的做法,比起王樸的作風、手段可謂小巫見大巫。有鑒於此,竇儀的心情是五味雜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