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2/2頁)

前後又耗費了半個多時辰,剩下的一批行營人員,方才登船結束,起錨離岸,緩緩北向,準備跨過開闊的黃河。

君駕既離,白馬渡這邊也逐步放開了戒嚴,舟船往來停靠,商旅行人入埠,喧囂熱鬧之聲再度充斥在口岸,白馬渡也迅速地恢復往日的繁榮。同時,議論的話題,多了“皇帝出巡”這一條。皇帝出巡,若不是為了縱情享受,而是為了檢視州政,體察民情,再少費人財,對於民心民氣,還是有所提振的。

登船,離岸,航行,靠岸,下船。經過這一番折騰,等到北岸之時,劉承祐也被搞得精力疲憊。所幸,北岸官府做好了接待準備,先行過河的龍棲軍也提前整列好,經過一個時辰的調整,再度起行,西北直向大名府,這算是劉承祐歷次北上的傳統路線了。

事實上,自東京發,若走舟船,會輕松些,也會快捷些。但是沒辦法,一則劉承祐不喜歡坐船,覺得風險大,二則,巡視的路線也是有規劃的。只有一些輜重,是走船運。

順著運河北上,至內黃歇了一夜,翌日起行,即至大名府元城。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魏仁溥奉命來見,登上鑾駕。

看著他,劉承祐笑道:“大名及周邊,朕也算熟悉了,將至元城,不欲在此久留,歇兩日即繼續北上。你我就在此分道吧,大河下遊州縣,前幾年多遭水患,這兩年稍安。對於重建復耕情況,前者曾派王敏察視過,發現了不少問題。朕意欲辛苦魏卿一趟,以宰相之尊,替朕東下,去東道下遊州縣,看看現狀,檢視堤塞,黜置地方,陟罰臧否!”

前幾年,大漢水患頻發,以鄭、滑、博及下遊州縣為甚,波及甚大,災民百萬,朝廷花了不少人物力治理。而因此所產生的一系列政治、民生問題,至今尚未完全解決。

魏仁溥只是稍微體會了一下,便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也不多廢話,拱手應道:“是!”

“走吧!再至元城,或許又別有一番感觸!”劉承祐輕笑著。

而元城這邊,領侍衛司副都指揮使郭從義、西道布政使竇儀與大名府尹李浣率元城將吏,已出城倍道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