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聽政湖湘

崇政殿前,五名宦官在首領的帶領下匆匆而走,一個腳步急快,因天氣炎熱之故,個個臉色燥紅,汗流浹背。每個人手裏都拎著個方盒,看起來很吃力,份量不輕,透過木盒的縫隙,隱隱能夠看到外滲的寒氣……

直至殿前,望著冷著臉站在那裏的張德鈞,領頭的內侍趕忙上去,低頭躬身,恭敬道:“內官!”

張德鈞一副不假辭色的面孔,掃了眼那些冰盒,冷冷地看著帶頭太監:“何故遲慢?崇政殿的冰塊你們也敢拖延?官家素來忌熱,你們不知道嗎?”

“內官,小的,小的……”領頭的太監名叫喦脫,被張德鈞這般質問,有些慌了神,支支吾吾地想要解釋。

“你不用解釋了!我看你這供奉,是不想幹了!”但張德鈞卻不給他說話的機會,仍舊斥道。

目光淩厲,張德鈞又問:“冰帕準備了嗎?”

“都在盒中!”喦脫趕忙道。

緊皺的眉頭終於有所舒緩,張德鈞一揮手:“還愣著做什麽,將冰盒交接了!”

“是!是!”

招呼著手下太監,畢恭畢敬地將冰盒交與崇政殿的內侍、宮娥,以備檢驗使用。然而,望著耍了一通威風後,只留了個背影的張德鈞,喦脫心中默默嘀咕著:“張狂什麽,伺候官家了不起?早晚讓你犯在我手裏……”

殿內,還是老一批人,如今的大漢領導班子,如不出意外,足可穩定到一統天下。所議者,仍舊是荊湖之事。

而今已入五月,南面的匯報,已然抵達,南征大軍大獲全盛,周行逢陣亡,長沙獻降,嶺北諸州,盡為朝廷所有。

然而就如此前所預料的那般,真正的忙碌,還在戰後。早知湖南地廣人稀,民情復雜,取之易,治之難,待深入了解其中的情況後,則更令人頭疼了。

因為屢亂不止,統治秩序崩壞,各類籍冊損毀嚴重,諸多信息不全。但從長沙的初步匯報來看,整個嶺北州縣的人口,即便算上一定的隱戶,也絕計不超過9萬戶。

而這些人,分散在湖湘廣大之地,其中,八成的人都餓著肚子,半數的人處於待救濟狀態。漢軍接受諸州縣,都是糧食開道,軍隊維穩。

當然,對於如今的大漢朝廷而言,救濟區區幾萬戶的難民、饑民,根本不在話下,前面幾年,哪一次大災,不是牽扯到幾十乃至上百萬民。

但問題就在,湖南新下,遠在千裏,朝廷在當地還沒有那個組織力,當然,軍隊的高效在其中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而更直接的問題,還在於太過分散了。

到目前為止,入湘的漢軍,已經呈零散狀態,分布在湖南諸州縣,或一軍,或一營,有的縣城甚至只有一隊。

壞消息在於,各地幾乎都需要賑濟,而因為道路交通的緣故,糧食轉運很辛苦,還有安全問題。好處在於,依托各州縣設立的賑濟點,湖南的大部分的饑民都被集中起來了,一目了然,在今後的管理中,會方便許多。

在新的衙署機構及統治秩序構建之前,湖南上下,仍處於軍管狀態,比起周行逢統治之時,還要徹底。但這樣的統治狀態,也是容易出現問題,歷來所謂的“軍政府”,都是權宜之計,是不健全的。

隨著冰塊的入置,殿中的炎熱頓時散去不少,劉承祐接過冰帕,擦了擦臉,爽快了幾分,眼神示意了下:“給諸卿也備些!”

“是!”

謝恩的同時,李濤仍舊向劉承祐匯報的著湖南的情況:“昝居潤已至長沙,首要之事,仍為構建布政使司,填充司吏,改制行法,救濟饑民,使湖南復安。荊襄的糧食,也在陸續南調。”

對於荊湖布政使的人選,經過考量之後,劉承祐最終還是同意了宰相李濤的建議,以諫議大夫昝居潤遷調。

“職吏人手,可曾充足?”劉承祐問。

“已經自京中及山南州縣,抽調了三十余名官員,南下赴湘!”李濤道:“不過,為速定州縣,還需征辟一批當地士人,原湖南軍府的職吏,也當錄用一批人。吏部已遣專使南下,進行考核任用!”

點了點頭,劉承祐說道:“朕總感人才不足用,有意於今秋,再開制舉,諸卿以為如何?”

聽此議,幾名宰臣互視了眼,由範質出聲,勸解道:“陛下,開國以來,朝廷已多次舉辦常、制舉,幾乎一歲一舉。臣以為,如此太過頻繁,從地方到中樞,組織異常繁重,並且近幾年來,朝廷所取之士,不論文章還是才幹,都益發遜次。臣以為,若因湖南之治,而開制舉,大可不必!”

注意著劉承祐的表情,見他並沒有因駁斥而有所異樣,範質繼續說:“臣以為,湖湘地域雖廣,但人口稀少,只需裁並州縣,集中治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