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進士樓

但這小女子神態的轉換,哪裏能瞞得過劉承祐的雙眼,微微一笑,擡頭看向隨行的趙曮:“今歲科考士子,都聚在哪裏?”

聞問,趙曮趕忙答道:“各地士子,所居不同,但聚眾最多之地為尚賢坊!其間酒肆、茶坊、客舍頗多,距離貢院也近,素為文人雅士鐘意之所,進京士子,多居於彼!今日乃既望,士子們多在客舍,等待放榜。”

“那正好,去尚賢坊看看!”劉承祐眼神微閃,當即拍板,示意引路。

“是!”

趙匡胤當即去安排車駕,作為護駕將軍,隨劉承祐出巡,也不止一次了。劉承祐則牽著周娘子柔軟的小手,在重重護衛下,慢悠悠地離開相國寺。

“元朗,開封是越來越繁榮了,以你看來,可恒以為都否?”突然地,劉承祐問趙匡胤。

趙匡胤微愣,一時沒反應過來皇帝為何會把話題扯到此事上。但轉念一想,便抓住其中要點,只是,神情之間,有些遲疑。

見其狀,劉承祐當即道:“你不必有所顧慮,直言無妨,說說你心裏想法,就當作我們君臣之間的閑談探討。”

皇帝雖然這麽說,但趙匡胤可不敢隨便講,琢磨了一會兒,說:“開封四通八達,當運河樞紐,八方財貨,匯集於此,也極利於錢糧之轉運,兵馬之調度。當年晉高祖石敬瑭,之所以遷都東京,想來也是為了就食中原,取其便利。

天下未定之時,銳意進取,征討四方,以之為都,可發揮其利。然而,地處平原,無險可守,無地勢形勝可依,還有水患之憂。為鞏固京師安全,朝廷需屯重兵以拱衛,時間越久,對朝廷而言,財政的負擔將越大。”

“聽你的意思,天下平定之後,我該遷都了?”劉承祐微微頷首,問道。

趙匡胤謹慎地搖著頭:“遷都大事,臣豈敢妄議?只是陛下有問,從心答之罷了!”

聞言,劉承祐笑了笑,沒再就此事多說什麽。不否認,劉承祐有遷都的想法,原因還是在那一點,無險可守。以當今天下的局勢,國家處於興旺向上的發展階段,軍力強大,足以據之穩固江山,進謀天下,但是幾十上百年之後呢?

北宋王朝的結局,已經證明的開封的局限所在,作為經濟、文化中心,沒有問題,但作為一國都城,還是有待考慮的。

什麽“在德不在險”,不過是出於政治、權力考量的一種說辭罷了,結果也很明顯了,為了一個“德”字,為了鞏固開封的安全,北宋王朝究竟多付出了多少代價。河北已是一馬平川,河南又是無險可守,簡直是反向雙重保險。

但是,要遷都,對於劉承祐而言,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僅開封這邊的既得利益者,就是一股極大的阻礙。

當然,不管如何,眼下對於劉承祐而言,還只是想想罷了。真要遷都,可還早著,五年、十年都不一定,並且,也需提前做些準備……

尚賢坊內,文化氣氛極其濃厚,尤其是才士街,更是賢才眾多,雅士雲集,連空氣之中,似乎都彌漫著文氣。加上一幹赴考的士子,更加催發了文道之繁榮。漫步在街道之間,尚能聽到道左音坊中的逸出的曲調,總之,不管是真才實學,還是附庸風雅,都喜歡往這邊紮堆。

自車駕上下來,劉承祐很體貼地,親自扶著周娘子下車。站在人聲最喧鬧的一座酒樓面前,三層高樓,裝葺頗具雅韻,門寬而大,門檻厚而高,外掛的幌子,高懸的牌匾,三個鎏金大字吸引眼球。

“進士樓!”劉承祐擡眼望了望,嘴裏呢喃了句:“誰這麽張揚?也難怪士子們,喜歡往此聚會!”

酒樓中,正在舉行一場文會,據說是酒樓主人所組織,邀請本科士子中才學上乘、有望中第者,前來以文會友。周遭裝飾很喜慶,幾名學究列坐一旁,以作評判,堂上堂下,看熱鬧的人都上百人。

劉承祐一行僅數人入內,未太張揚,叫了一間雅閣,到樓上觀看。稍微觀察了一陣,劉承祐笑道:“這就是所謂的名士風流嗎?如此喧鬧張揚,倒更像是一幹伶人取悅觀眾!”

聽劉承祐這麽說,趙曮感慨道:“這也算士子們,揚名的一種手段吧!”

“名聲響亮,能影響朝廷取士嗎?能左右官職之委派?”想了想,劉承祐幽幽道:“彌錄滕封,當真能杜絕科場舞弊?”

劉承祐這三問,一個比一個尖銳,周圍之人,皆不敢答。

旋即,又淡淡一笑,從果盤上拿起兩顆連生的櫻桃,與周淑妃分食之,空氣之中,仿佛彌漫著戀愛的酸腐氣息。

“去查查,這進士樓,誰是主人!”又掃幾眼周遭的環境,劉承祐吩咐著。

“是!”

觀看了一陣,劉承祐便沒了興致,對於詩詞歌賦這些,他心中實則喜慕,但以天賦的原因,也就愛個表面,也喜歡那些優美的詞句,但真讓他沉下心去關注研究,會犯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