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戲言”(第2/2頁)

“暫且勿作他想,心平氣和以待即可!”

“多謝太傅教誨!”

李崧看著劉承勛,他算是看著其長大的了,到如今,年雖只雙十,但在他的教導下,已然成才了。性情溫良,所思所慮,也不幼稚,日後當個為人稱道的賢王,是一點都沒問題的。

平復了下心情,劉承勛與李崧說起朝中的某些情況:“此番,二哥以嘉慶節的名義,召各地節度、防禦進京,想來又是一番解職收權了!舅舅李洪威、姐夫宋延渥,只怕也難免有所調動!”

李崧頷首,說:“有前例可循,這是可以預見的事。自南征結束後,陛下花了兩年的時間,對全國軍政進行調整改制,大勢所趨,無人可以逆勢而為。”

“此番進京節度若解權,那麽大漢境內,除少數地方,便再無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藩鎮了!”李崧說著,滿臉的感慨:“藩鎮之禍,致有割據之患,臣歷經唐、晉,兩代皆以其為患,而朝也都亡於此。諸帝無論賢愚,皆有抑制打壓的軍政之策,但都未竟其功,反受其害。

當今天子,卻能內制驕兵,外平藩鎮,消歷代國家動亂之源,真英主啊!藩鎮之禍既解,大漢今後,可集中力量,削平諸國,一統天下了!”

劉承勛平日裏,也就喜歡聽李崧,談談前代之治亂,當今之時政。此時,聽他這麽說,來了興致,開始與其暢談天下……

告辭離開的時候,李崧老臉之間,多了些深沉的思索,雖然在勸劉承勛放寬心態,但他自己,反而顧慮重重了,還在想天子的“戲言”。

大漢朝如今,自是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皇權日漸穩固,國家越發強盛,可期光明之未來。但是,未來之事,也從來難料。

不管劉承祐是否有那心思,以大漢眼下的情況來看。如果,真有什麽意外,其諸子尚幼,那麽為了劉氏的江山,大漢朝的延續,國家的穩定,理性地來講,最適合繼劉承祐大業的,只有劉承勛了。

李崧心裏,能夠想清楚這些,但他不敢盡告於劉承勛。也是為了劉承勛考慮,皇帝心思難測,眼下的情勢可以這麽考慮,但是將來呢?待天下一統,大業克成,諸皇子長成,今日之榮寵信重,他日或可成為催命的毒藥,必須得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