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淮南情況

幽州那邊,確實有些變化,燕王趙匡贊那邊,想來也確是多了些想法,事物從來不是一成不變,而況於人。

原因也並不復雜,一者趙匡贊承襲父位,坐鎮幽州多年,大權在握,為異姓王之最,也會考慮將來。二者,也是朝廷近兩年來的變化,讓其心生疑忌了,雖未明確喊出削藩的口號,但收權的舉動,卻實實在在地進行著。

由此引發的是,燕王府那邊,近年來不斷提升實力,加強控制,尤其是所屬燕軍的掌握。燕軍中,似悍將趙思綰者,越發得到趙匡贊信任與看重。

但是,局限於幽、涿三州,邊境安穩又沒兩年,趙匡贊雖則努力,成果終究有限。背靠大漢,還是得依靠越發強盛的中樞朝廷。

而朝堂之上,李濤等臣僚的顧慮,劉承祐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可以聽而不納,在劉承祐看來,眼下遠未至考慮幽州與燕王的時候。趙匡贊何以屢次上表,請這要那,一方面是真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為試探朝廷的態度。

重心不在北方的時候,劉承祐力求一個穩定,自然不欲搞事,破壞既有的平衡。觀其在西北邊事上的態度就可知,連延州事都能容忍,而況於幽州重地。

再者,不管暗地有多少齟齬、疑忌,這些年來,趙匡贊與燕軍,對大漢朝廷而言,還是頗有功勛的,這點不可否認。

於劉承祐而言,趙匡贊有些想法,有些猜疑,是很正常的,是可以調合的。他不想看到的是,因為一些不合時宜的猜忌,讓燕軍與朝廷徹底離心背德。

要知道,北邊還有契丹。這兩年中,大漢在不斷發展進步,文治武功,遠邁三代,但是契丹同樣在休養生息。

傳聞說契丹皇帝耶律璟荒於政事,畋獵飲酒無度,但是有耶律屋質、耶律撻烈等臣輔助,實力也在恢復壯大中。最重要的是,契丹皇室、貴族們勢力的加強,使得耶律阮當政期間所積壓的內部矛盾,得到了緩解。

這樣的情況下,若是逼得趙匡贊偏向契丹,那絕對得不償失了。早些年,以血債累累,劉承祐不作擔憂。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仇恨也將逐漸淡化,算不得什麽,尤其在近兩年來,漢遼兩方從上到下,保持克制,加強經濟往來的情況下。

是故,察覺到朝中有針對燕軍的非議不滿,劉承祐即以最果斷堅定的態度,做出處置。身為大漢宰相,李濤算是合格的,縱使不能立刻猜透皇帝的顧慮與心思,劉承祐也相信他,能夠充分執行他的命令。

“淮南那邊那邊,什麽情況?”劉承祐輒而問道。

提及此,李濤老臉上凝容稍展,輕笑道:“進入九月以來,旱情已然大大緩解!竇貞固、王樸,皆是朝廷幹城,治災撫民,處置有方,使得上下皆安,淮民歸心。

只是,此番旱情恰在初秋,淮南田畝,多顆粒無收,百姓給養艱難。自淮南大戰之後,地方破壞嚴重,休養不足兩年,如欲復當年之盛,又要押後一兩年了。”

“淮東富庶,水脈發達,交通便利,以兩載積累,朝廷稍作調配,可安度。淮西則不然,還需要朝廷這邊,再協調賑濟,不過淮西之災情,較於淮東,要輕一些……”

“這些情況,卿皆已明晰於心胸,可酌情處置!”劉承祐看起來很滿意,對李濤說。

略作考慮,劉承祐又道:“各地大水,淮南旱情雖解,對水患卻不能疏於防範!”

“陛下英明!”李濤稟道:“兩道官府,皆有作為。王樸征調民壯,於治內,疏通河道溝渠,修復湮廢渠塘,大辟曠土,以備屯田。另,王樸奏,欲於楚州境內,重修白水塘。”

“王樸不愧為朝廷棟梁啊,他動作倒也不慢,這是欲借機大幹一場啊!”劉承祐感慨道:“楚州,白水塘?”

見劉承祐有些疑惑,李濤向他解釋道:“白水塘北接山陽,西臨盱眙界,最早為曹魏所築,隨大業年間枯涸,武周證聖年間修復,開置屯田。根據王樸所奏,是欲從盱眙北淮水之側的洪澤浦,行拓建工程。”

“洪澤湖?”劉承祐嘀咕了句,有所恍然。

“《元和郡縣志》有載,洪澤本名破釜澗,煬帝幸江都,經此浦宿,時亢旱,至是降雨,流泛,因改破釜為洪澤。若命名為洪澤湖,卻也恰當!”

李濤見狀,接話道:“按照王樸所呈計劃,擴建後的洪澤,可縱百裏,橫二十余裏,為江北一大澤,用以蓄洪、灌溉、養殖、船運,臨淮州縣百姓,皆可從中惠利,而少水旱之憂!”

聽李濤這一番描述,劉承祐顯然是動心了,稍加考慮,即道:“答復王樸,詔允之!告訴他,讓他放開手幹,此利國利民之舉,朝廷沒有不支持的道理。值此災情,民力有余,正可危中求機,謀建千年之澤,百世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