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2/2頁)

掃著那份名單,劉承祐問:“你可知,朝廷派你們前往關中的職責?”

“回陛下,協理西南轉運使閻公,清理關中財稅!”張美說。

“知道朝廷目的何在?”劉承祐盯著他。

面對皇帝虎視,張美面無怯色,沉聲應道:“長年以來,地方財稅不一,各專其事,此番清理,是為承宣朝廷稅法,消除糜亂,統一關中財政,增收於朝廷,供應西南軍需!”

聞言,劉承祐不置可否,眼皮擡了擡,說:“僅以你為邠州轉運使,太過屈才了。這樣,既然你前番籌劃征淮軍需做得不錯,那朕就再給你一個發揮的機會,擢為西南糧料使,專事西南軍需供應!”

張美一愣,薛居正則趕忙提醒道:“還不謝恩!”

“謝陛下!”

“西南邊軍,是朕為伐蜀準備的,事關軍國大略,與你重任,當善為之,一應供給,不得短缺。盼你再接再厲,盡展其能,也就不負朕一番囑托與期許!”劉承祐說。

張美未見激動,顯得內斂,只是鄭重地應道:“臣必定牢記陛下教誨,恪盡職守,不負使命!”

與征淮前的藏著掖著,暗中籌備不同,劉承祐的伐蜀大計,是大張旗鼓,滿城皆知。鳳翔那邊,向訓整兵,調整戍防,動靜也鬧得很大。

消息傳至蜀國,成都朝廷明顯被驚到了,就如劉承祐所期待的那般,蜀主孟昶,已自國內向秦鳳增兵,囤積糧草軍械,加強禦備。東河村兵敗的李廷珪,孟昶非但沒治其罪,還下詔撫慰,留用其於鳳州,讓他統領大軍防備。

“薛卿此番,是將三司的精幹之吏,都撒出去了啊!”劉承祐瞧向薛居正。

薛居正答:“地方上正是用人之際,三司培養歷練他們,正是為此大計,只望他們,能夠勤於王事,不負所托!”

“河北那邊什麽情況?”劉承祐問。

“轉運司衙門,已然籌備完畢!”薛居正迅速應來:“李公在任多年,頗具名望,典政治事經驗豐富,有李公在,料想無虞!”

就在不久前,劉承祐下詔,在河北設立轉運司,以原恒州知府、成德軍判官、河北轉運使李谷充任,全權負責河北諸州財政轉運,北邊大軍之供給。

“李谷的能力,朕自然是相信的,這些年他在恒州,為國奔波勞碌,卻也不容易!”劉承祐道:“當下詔褒獎!”

“陛下體恤下情,臣等豈能不殫精竭慮以報之!”

“西南轉運司下,兵丁如何?”劉承祐又問。

“向都監整訓兵馬,所裁有一千五百卒,劃至轉運司下聽用!”

劉承祐點了點頭,說道:“財政改革,必觸其利,財帛動人心呐,若無兵丁,僅以職吏們,想要開展公務,也不容易。這樣,朕關中轉運司兵丁,補滿兩千!”

“是!”

“另有一事,需請示於陛下!”沉吟幾許,薛居正拱手說。

“說!”劉承祐問。

“已故王公在任時,嘗定‘省耗’、‘省陌’、‘依除’、‘擡估’等法,用以增收,緩解朝廷財政拮據。彼時財計艱難,為紓國難,故而為之,至今已成弊政,為士農工商所怨言。臣等提議,當即行廢除,以昭君德!”薛居正建議道。

此前提過,王章秉政之時,為了漢廷那慘淡的財政,制定了不少斂財之法。比如“省耗”,舊制,秋夏苗租,民稅一斛,別輸二升,謂之“雀鼠耗”。王章定制,輸一斛者,別令輸二鬥,謂之“省耗”。

劉承祐繼位以來,雖然屢次降詔減稅,但對於這“省耗”制,卻當作沒看見。其余如“省陌”者,都是變著法地,增稅創收。國初之際,也確實為朝廷的運轉,緩解了不小的壓力,而王章也為漢家天子,背負了諸多罵名。

此時聞之,劉承祐大手一揮,直接道:“卻是朕的疏忽,百姓苦之久矣,對於此類弊政,悉數詔免吧!”

“陛下英明!”對皇帝的決定,薛居正一點都不意外,拜道:“百姓聞之,必然欣悅,以感陛下恩澤!”

“他們不在心裏罵朕,朕就滿足了!”

不知覺間,劉承祐是越來越注重名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