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2/2頁)

對此,劉承祐雖然沒有表現出來,心裏邊自是極其不滿。

另外,經過調查,河東諸州,丁口不過四十來萬,各地軍隊加起來,卻有近四萬,幾乎兩戶取一,五丁抽一。以大漢如今的情況,哪裏需要在河東保持如此規模的軍力。

而以寡民,養眾軍,對河東卻是大有不利,嚴重阻礙了朝廷與民休息,恢復發展的國策。國初之時,河東還是富強一方,為大漢鞏固中原,出了不少力,為劉家最堅實的後盾。

但這些年下來,在劉承祐的治理下,各地陸續恢復活力,中原、河北都在向前走,唯有河東,停滯不前,且猶有落後。對於朝廷的詔命、新制,也不上心,劉崇儼然想把河東打造成其獨立王國。

當然,要說劉崇真有反叛的意圖,那倒也還不至於到那個地步,這個皇叔,只是太過沒有自知之明,德不配位,手執重器,而有些飄飄然了。

劉承祐這邊收到的一個說法是,劉崇想效防幽州的趙匡贊,希望朝廷能將河東交由他們那一脈,世襲罔替……

劉崇之愚,竟至於斯?天子給趙家那“封疆裂土”的允諾,他自己都不信,劉崇能當真!

但不管如何,河東的問題,已然到了解決的時候了。移其親信,收其精壯,散其部卒,再調離其職,遣朝官幹吏,就任地方。一整套的後續動作,早已在劉承祐腦海中成型,時機業已成熟,劉承祐也騰得出手了。

劉崇得感謝他的身份,並且沒有暴露反心與相匹配的才幹,否則,想活命都難。

閱罷,劉承祐提筆在奏疏上批示了個“可”。

關於魏仁浦所上,南征將校封賞章程,劉承祐看得則更仔細了。一場大仗下來,禁軍原本的體系又有些破碎,將校之中,太多新鮮血液汩汩湧出,又是一次調整的機會,由不得劉承祐不重視。

一條條地看過,見著上邊串串名字,兼所擬進軍職,劉承祐表情始終平靜,但眼神中,卻明顯透著點輕松之意。

王峻被擬進侍帥,接替病重的高行周掌管侍衛司;慕容延釗升為殿前司副都指揮使,只待什麽時候劉承祐將尚洪遷給擼了;郭榮擬進兵部侍郎,封爵加祿;趙匡胤進殿前都虞侯;韓通調任侍衛司任副都指揮使;孫立加爵祿,依前職;高懷德為龍棲軍都指揮使;其余李重進、王彥升、王全斌、郭崇威、史彥超等大將,都有進階。

而趙延進、張永德、安守忠、潘美、黨進,乃至石守信、韓令坤、韓重赟、馬仁瑀等,一串串熟悉的名字,都在這份名單上。

對於大部分人的安排,劉承祐都沒有異議,不過,還是提筆著墨,稍微調整了一些。

驀然回首,可以發現,繼位以來,劉承祐苦心孤詣,於禁軍中埋下的種子,幾年的生根發芽,經南征一戰,徹底開花結果了。

禁軍之中,將星璀璨。

轉念而思,劉承祐又忍不住想,待這些人徹底成長起來之後,統率禁軍,屆時何以制之?只稍作考慮,劉承祐自己都笑了,自信的笑。

要一統天下,成就偉業,怎可少得了將才,仗總歸不能用一幹平庸只將去打的。與其想方設法去壓制將帥,莫若深耕制度,強化君權,從根本上,加強對軍隊的控制。

“二郎!”劉承祐想得入神間,大符的聲音飄入耳中。

轉身一看,皇後披散著頭發,玉體上簡單地罩著衣衫,嬌軀隱現,手裏拿著一件外袍,披在劉承祐身上,道:“天氣寒,切莫著涼了!”

輕輕地往身上扒拉了一下,劉承祐道:“一時沒有注意!是我驚醒了你?”

大符探手,在劉承祐臉上輕撫著,說道:“素知你勤政,也當注意身體,切莫過於操勞,還算早些歇息吧!”

握著大符的手,注視著皇後嬌軀起伏的輪廓,忽然又來了性致,少有地浪蕩一笑:“娘子,且榻上吧!”

頓時引得輕啐一口,但迎著劉承祐炙熱的眼神,身體還是很誠實地,朝內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