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2頁)

不待趙匡胤搭話,劉承祐又拍著江都後實的女墻道:“就是腳下這座城池,全城而下,保城安寧!戰爭的破壞力,朕從來清楚,能使揚州完好交與朕與朝廷,已遠超朕之期望。

朕聽聞,揚州初下之時,城中生亂,差點釀成兵災。正是你反應及時,處置妥當,方才消其禍。以揚州之富,婦女無所幸,財貨無所取……”

當劉承祐說道這裏的時候,趙匡胤臉色微變,拱手道:“臣萬不敢當,只是聽從陛下之詔令行事!”

劉承祐微訝,旋即想到了什麽,貌似有些用錯典了,擺手道:“聽說揚州城中囚犯上千,含冤者甚多,你數日即甄別清楚,釋其良善,刑其奸惡,使民心大悅?”

“末將查點刑獄之時,悉其情況,發現囚犯之中,冤屈者有,然更多唐律嚴苛所致,故依漢律,重定其罪!”趙匡胤說道。

點了點頭,劉承祐突然道:“看來,僅使你趙元朗統軍作戰,仍是屈才啊!異日,出將入相,亦未可知啊!”

天子這話,既有勉勵,又有期許,趙匡胤微喜,但還是恭敬地表示謙遜。

“鑾駕還京,你隨駕侍奉,為禦營部署,拱衛禦帳!另,宿州團練中,揀其軍功及精壯者,充入東京禁軍!”劉承祐吩咐著,算是給趙匡胤及宿州兵恩典了。

“是!”

從劉承祐話裏便可知,趙匡胤並不在留駐淮南的軍將之列。

劉承祐與趙匡胤之間的對話,有幸在隨駕之列的黨進,跟在後邊,是聽得真真的。到此時,終於有些明白,當初趙匡胤為何要嚴令搶掠了。否則,今日天子,斷不會說出這番話來。

乾祐五年,二月二十,漢帝鑾駕自揚州起行,北還東京,正式班師還朝。

淮南之地,以王樸為淮東道布政使,秉揚、泰、滁、和、濠、泗、楚七州之政,升揚州為江都府,以其權江都府事。又以原沂州團練陳思讓,為淮東道都指揮使,領軍駐守。

淮西道六州,壽、廬、舒、黃、光、蘄,則從許州調前宰相竇貞固南下為布政使,又以前潁州團練司超為淮西到都指揮使。

至於海州在淮北,不在其列。留守軍隊,自奉國、小底、護聖三軍中,各抽調部卒,合計萬人,分駐要地,另以收編的唐軍為輔。

戰時暫置的懷德軍,直接被劉承祐給撤了,將士分別劃入兩道都指揮司屬下。其中將校,淮南籍者,自可放心,江南將兵,在其家小被送到北邊後,也都安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