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2/2頁)

壽州節度衙門前,劉承祐下得鑾駕,正式以一個征服者與勝利者的身份,踏上這座阻他近三個月的淮南堅城的地面。要說有多激動,那是不可能的,除了稍稍放松之外,劉承祐心裏幾無波動。

“你叫韓重赟吧!”劉承祐看著守在衙前的龍棲營指揮。

“正是末將!”迎著天子的目光,韓重赟有些驚喜,下意識地應道。

“登城之戰,打得不錯!”劉承祐並沒有多說什麽,露出一抹矜持的笑容,當先朝衙內而去。

雖然只是簡單地誇獎了一句,但對於韓重赟而言,卻不啻嘉音,對戰後,有了更多的期待。

進堂,當中正坐,接受文武之朝拜。

“陛下,壽州諸署、倉廩,都已派兵駐守,城中職吏悉數投誠,戶籍圖冊,亦俱接收。”陶谷則起身,匯報著城中的情況:“壽春城內,原有軍民近七萬,不過經此戰後,除卻俘虜之軍卒、役夫,預計已不足四萬。臣安民之時,發現人皆有饑色,腳步虛浮。

圍城之後,糧道斷絕,城中米粟經不起闔城軍民之消耗,何敬洙又搜刮黎民家蓄以充軍用,導致冬季以來,城中凍餓而亡尤多。

壽春官廩之中,經臣清點,錢糧軍械,也未有多少米粟余存。自古孤城難守,而況糧絕,事實上,用不了半月的時間,壽春便將糧盡,不攻自破!”

聽完陶谷的匯報,劉承祐臉上沒有多少動容,略作考慮,朝陶谷吩咐道:“將壽春府庫中余糧、布匹,全部拿出來,設寮搭篷,周濟壽春士民!”

“遵命!”

劉承祐這是慷壽春之慨,看起來倒是大方,傳出去也是“漢帝破城,盡發府庫以濟民”,而事實上,幾乎不需動用大營之糧。而招撫安民的效果,絕對不會差。

“陛下,臣查看壽春囹圄,發現有囚犯上千人,其中大部都是反對何敬洙窮兵黷武,而被無辜下獄者,其中有不少州衙職吏及富賈名望!”陶谷又道:“以臣之見,或可盡釋之,以昭陛下仁慈,彼輩出獄之後,也可傳頌陛下恩威!”

對於陶谷的建議,劉承祐眉頭皺了下,先是勉勵了一番陶谷接手州治之完備,然後說道:“上千囚犯中,總不至於盡是無辜者吧,難保沒有犯法觸律之徒。當依《刑統》,先行區分臧否,斟酌善惡之後,無罪者釋放,有罪者加刑!此事,就有陶卿處置!”

說句腹黑的話,陶谷口中被何敬洙監押起來的人,什麽時候,都是禍亂分子,入大漢一樣。若是漢城被圍,這些人又當如何反對窮兵黷武。是故。對於這些人,劉承祐並不會有什麽好感。

“是!”見天子反應,陶谷當即應道:“陛下考慮完備,是臣所思不周了!”

“那何敬洙呢?”劉承祐想到,問。

聞問,孫立嘿嘿一笑,獻寶似的取出何敬洙首級,敬拜道:“那老賊的寧死不降,自刎而亡,臣斬其首級而獻!”

劉承祐掃了兩眼,血淋淋的,有些殘忍。不過殘忍的人事,他可見多了,可謂習以為常。須發皓白,染著血汙,面孔甚醜,竟至可怖。

高懷德在下,忍不住起身道:“陛下,末將詢得,何敬洙早已疾病纏身,是帶病頑抗,城破之日,面南而自刎。其有親隨數十人,衛護其屍身,拼殺至死。末將以為,老將雖則愚頑,然不失為英雄,請全其屍!”

“彼之英雄,我之仇讎!”劉承祐一句話,讓高懷德臉色變了變。

“然而,藏用有此仁道之心,殊為難得!”劉承祐起身,說道:“破城之前,朕對何敬洙,可謂恨之入骨,直欲將之挫骨揚灰。然破城以後,聞其事跡,也不免為之惋嘆,老將難得啊。

罷了,死者為大,將何敬洙屍首收容,葬於城郊,為其立一英雄冢,酬其忠勇。護衛其屍身的那幾十名唐卒,與之合葬,千百年後,若有後人傳唱此事,也算一段佳話了。

另,待朕盡取淮南,其後人歸治,地方官府,當善待之!”

“陛下仁慈!”堂上文武,頓時齊拜。

劉承祐這番安排,不只是為了恩遇何敬洙後事,更重要的,還是為了宣揚他這個大漢天子的仁德。這等作秀,還是很有必要。

就如他此前和陶谷所說的,他已然在考慮戰後事宜。大漢南征,給淮南生民帶來的,自然是戰亂與殺戮,也不用渴望,淮南百姓會對漢軍有多歡迎。

戰爭期間,都無所謂,但是戰後,千裏土地、州鎮,百萬戶民,都將歸治,如何將淮民,納為漢民,便是劉承祐不得不考慮的。

人心的收拾,並不難,略施仁政,用不了幾年,便可使黔首忘記這戰爭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