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掙紮無力(第2/2頁)

甚至於,他都沒再同下屬將校,說守住城池之類的話。年老,並不昏聵,底下的軍使將校們,有多少和他同心者,都值得商榷,何敬洙自己也不在意了。但不管如何。

就他個人而言,已做好了面對一切的心理準備,左右不過以死殉國罷了。投降,何敬洙腦子裏根本沒那個想法,倒不是對於南唐有多愚忠,至少在北漢南侵之前,南唐朝廷對他,並不算多優待。只是,歷盡亂世,已在花甲之年,自有其堅持,青山埋骨,馬革裹屍,也不失為一個好結局。

望著何敬洙淒清中透著堅定的背影,幾名軍將面面相覷,卻相顧無言,各懷心思,各自散去。

左神衛軍指揮使徐象心情沉重地回到北城廂內的營宿內,深蹙著眉頭。一陣腳步聲傳來,擡眼看,是神衛軍下一營指,自己的心腹部曲。

“都將,援軍既歿,壽春再無可依者。漢軍總攻在即,眼下城中人心浮動,斷難守之,難道我等當真要與此城陪葬嗎?”小校壓低的聲音中透著點激動。

徐象凝神,問他:“你覺得,本將該怎麽辦?”

聞問,小校朝徐象靠近了些,說道:“以漢軍的實力與攻擊力,一旦發起總攻,城破就在旦夕之間。自北漢南征以來,朝廷用人不淑,決斷不明,皇帝僅坐龍床,而馭大兵,以致我軍連戰連敗。到如今這個境地,淮南諸州必不能守,甚至於國祚不保。

以屬下之見,莫如獻城投靠,保全性命。幾次廝殺下來,我神衛軍已不足三千,若能以之獻與漢帝,求得官職榮祿,亦未可知!”

“你這是要讓我背君叛國!”徐象怒道,犀利的目光投在小校身上。

“都將所指,哪個君,哪個國?”見狀,小校也放開了:“徐氏原本也是吳王臣子,以臣代君,行篡逆之事,僭稱李唐。竊據江淮,實則也不過一割據諸侯罷了,如論正朔,還得屬中原強漢!漢軍的強大,此番我等也都見識過了,絕非南唐可以匹敵,我等投誠,亦是臣服皇朝正統,何談背叛?”

劉承祐若是知道,唐軍中一名不文的小小指揮,竟有如此見識與口才,或許愛才之心便生了。

聽其言,徐象眼神閃爍了下,道:“你我,乃至神衛軍將士,皆是江東之人,如陣前倒戈,禍及家人,如何是好?”

注意到徐象的眼神,小校心知,這徐都指揮使實則已然動心了,道:“唐主素以仁德示人,豈以三千士卒,而行株連之事。”

“再者!”說著,小校的眼神中也露出一抹狠意:“倘若唐主株連家小,則我等更可放心投奔,漢帝亦可安心。大丈夫,何患無妻,只要名祿加身。屆時,北漢滅唐,我等正可隨之反攻,破了金陵,為家人復仇,以告慰之於九泉之下!”

徐象忍不住看了看這個跟隨自己多年的部曲,從來沒發現,竟有如此“器量”,令他心裏一陣發寒。

然而細思之,卻當真不由心動。徐象如今才三十來歲,正值壯年,可不想真與壽春共存亡,就這般交待在這兒。至於對背叛南唐,還真不會有什麽心理壓力,君臣義絕,是這個時代長期以來的狀況,並不會有道德上的譴責。至多,如家小因此遭到禍害,心裏會有些愧疚。

“哎,實在令我左右為難啊!”思慮片刻,徐象不禁感慨一句,而後突然扭頭看著部曲:“你可願替我為使,去聯絡漢營,表我投誠之意?”

小校直接應道:“屬下願往!”

“今夜,我安排你自北門,縋城而下。神衛軍將士的性命,都托付於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