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2頁)

三則,他往漢軍留下的營寨巡了一圈,發現在漢營之中,有大量遺漏的公私財貨,車架帳篷,甚至還有諸多糧食與拋車等重型軍械焚燒的痕跡。而懸於淝水之上,溝通兩岸的浮橋,也沒來得及毀壞。這些跡象,都表明,漢軍走得匆忙。

正是有鑒於此,劉彥貞方才有大膽追擊,且戰而必勝的信心。

當然,劉彥貞並不知道,在撤退之前,因為將士與民夫,收拾得太幹凈,被王峻狠狠地責罵了一頓,直斥彼輩愚鈍。在王峻與慕容延釗的精心安排之下,劉彥貞一路北來,所歷所見,想不上套,也難。

下蔡距離壽春並不遠,不過四十裏的路程,即便有輜重之負累,半日多的時間,也足夠讓劉彥貞軍兵臨下蔡。

而這一路,劉彥貞看到了更多安他心的情況。比如有唐軍士卒,捉到了一些民夫,劉彥貞親自察問,其人答,他們是自淮北征召而來的勞役,漢軍北撤甚急,遺失於野。

聞之,劉彥貞大悅,賞那些民夫以錢糧,顯示他唐軍的仁德。

沿途又有漢軍不遺余力騷擾之,這在劉彥貞看來,只是漢軍拙劣的拖延手段,沒費多少力氣,接連擊退三波漢軍的襲擾,劉彥貞傳令,催促大軍加速行進……

從頭到尾,劉彥貞似乎忽略了,漢軍真欲遲滯他進軍,何以棄馬軍而不用。

等唐軍在劉彥貞的催促下,兵臨下蔡浮梁之時,淮水岸邊的場景卻大出劉彥貞的意料。

按他的預估,他領兵至,眼前應是漢軍大亂,混雜一片,千軍萬馬,急匆匆而爭渡浮橋……

然而現實卻是,漢軍臨岸設寨立陣,陣勢龐大,嚴肅靜默,磨刀霍霍,殺氣騰騰以待唐軍。冬日的夕陽,釋放著黯淡的光線,照在漢軍兵甲上,反射出滲人的寒芒。

見其景象,唐軍頓時為其一懾,包括劉彥貞,縱觀漢軍背水之大寨軍陣,不由得一陣心悸。當初倚勢淩李重進而大勝的驕心,一下子清明了,正是因為飽習兵書,劉彥貞方知漢軍的恐怖。

見狀之下,劉彥貞忙亂之中,幾乎顫著聲音發令,讓大軍列陣迎敵。在陣前,設拒馬,擱利刃,立木牌,又布鐵蒺藜於陣前,以防漢騎突襲。所幸,隔著甚遠,給了劉彥貞一些反應的時間。

漢軍陣中,已搭好了一座高大的將台,王峻坐於其上,縱觀唐軍情勢。雖隔得甚遠,但唐軍的慌亂可窺,並不打算給唐軍緩沖的軍隊,即下令開戰。

號旗揮舞,漢軍軍陣,緩緩動了起來,保持著嚴密的陣勢,如一頭戰爭巨獸,緩緩地朝唐軍壓去。

待進入弓弩射程之內,箭矢齊發,有將令所在,五千人的弓弩陣,不惜消耗,連續朝著唐軍軍陣拋射了十余萬支箭。面對這種幾乎戰略性的打擊,唐軍縱有大盾、木牌、車架相抗,一時之間,也嚴重受創,死傷頗多。最重要的是,士氣的急劇下滑,不穩的陣腳,直接被射亂,連反擊都來不及。

箭雨過後,步軍當即發起進攻。站前布置任務的時候,李重進堅決請命率護聖軍主攻,意欲雪其前恥辱,王峻允之。又以小底軍右翼,奉國軍左翼,虎捷軍輕騎壓陣,合兩萬三千余步騎,向唐軍發起全面進攻。

唐軍,面對漢軍的打擊,根本無以抵抗。算上趕路至壽春,那幾乎一個白日都在行軍,七十余裏的距離,未加休整。及至下蔡,更未進食,如何能是以逸待勞的漢軍的對手。

漢軍這邊,智將不少,勇將更多。以護聖軍為例,李重進、王彥升,都是憋了許久的暴躁之氣,直接爆發出來,率軍沖殺,直接撞破唐軍前陣,又有似韓令坤這樣的將才,從容指揮跟進。

其余諸軍,王全斌、孫立、高懷德、郭崇威、史彥超等,無不是振武奮戰之將。王峻在後督戰,慕容延釗軍前指揮,眾將士奮戰,士氣軍心已散的唐軍,沒能抵擋滿半個時辰,在日落之前,便告潰敗。

步軍建功,唐軍敗退之後,慕容延釗又發令,使虎捷軍六千余騎,出擊追亡逐北。